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恩施新闻 >

家庭聚餐吃野生菌9人疑似中毒 医生提醒应谨慎食用

时间:2016-01-01 00:14 浏览:

记者 李晓荣

4月25日晚上9点多,州中心医院消化内科陆续接诊了几名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患者。经过该科副主任周翔禹的仔细询问,发现他们是在一起吃的晚饭,且晚饭的菜中有不少野生菌。综合发病症状,周翔禹初步诊断,这几位患者疑似食物中毒,且误食有毒野生菌导致中毒的可能性较大。

野生菌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味佳肴。我州的野生菌种类繁多,每到野生菌上市的时节,地摊上新鲜的野生菌总能吸引一堆人。不少人还会在雷雨过后,到林间田野去寻觅各式各样的野生菌。美味确实让人心动,但每年因美味诱惑而引发的野生菌中毒事件,也不得不让人警惕。

云南带回来的野生菌导致多人出现中毒症状

“4月25日晚上9点多陆续送来的9名患者,在相同的时间、地点食用相同的食物,并出现相同的呕吐、恶心等症状,根据病史和临床资料来看,食物中毒的概率非常大。”周翔禹说。

据介绍,前段时间疑似中毒的几名患者家里有老人去云南旅行,带回来不少各种野生菌。上周六,几家人(共10人)约到一起聚餐,食用了一些从云南带回来的野生菌。2个多小时后,9人相继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并被送到了州中心医院消化内科。随后,州疾控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前来对呕吐物、排泄物取样,并建立样本库。“虽然目前无法百分百肯定是野生菌中毒,但根据10人中9人出现相同的症状,而剩余的1人没有食用野生菌且无任何不良反应等情况来判断,野生菌中毒的可能性非常大。”周翔禹说,食用菌与毒菌没有明显而统一的识别标准,全世界的菌物学家至今仍未找到区别两者的通用方法。事实上,许多食用菌和毒菌非常相似,甚至专家也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才能准确辨别。

目前,这9名患者已有8名出院。

据了解,尽管这些年野生菌食物中毒的宣传较多,市民的认知度也较高,但该院消化内科还是每年都会遇到野生菌食物中毒而导致死亡的案例。

食用野生菌多留个心眼

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即使野生菌再美味,也要多留个心眼,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食用野生菌不要杂,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周翔禹说,采来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没毒的菌也可能会变成有毒的。他建议,最好买曾经吃过的且没有发生任何危险的菌,不要购买自己尚未食用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菌,买来后应炒熟炒透后再吃。采摘野生菌时,对不熟悉的野生菌,过于幼小难以识别或过于老熟及已霉烂的野生菌不宜采摘烹调加工食用。

吃菌时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因此,食用野生菌时最好不要喝酒。

周翔禹介绍,吃完菌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清楚或出现幻视、幻听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如果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药物,进行催吐、洗胃、导泻或灌肠等处理,尽快排出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从而减轻有毒物质的吸收,防止病情加重。经过处理,立即去医院进行诊治。

周翔禹建议,到医院救治前,中毒者可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释盐水,然后刺激中毒者喉部,使其将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对已经昏迷的中毒者不要强行灌水,防止窒息。

民间传说不可信

“雨季一到,野外见到毒菌的机会更多,靠一些民间土办法来辨识是有限的,例如颜色鲜艳的蘑菇就是有毒的这种说法只适用于部分野生菌,作为规律加以推广是不对的。”周翔禹说,目前辨别毒菌并没有简便的方法,关键还靠普及相关知识。对于不认识的野生菌,唯一的办法是绝对不要采食。

误区一: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这是有关蘑菇的谣言中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杀伤力最强的一句。周翔禹解释,有一些可食蘑菇种类是美貌与安全并存的,例如鹅膏属的黄罗伞以及鸡油菌等。而灰花纹鹅膏等菌类模样朴素、味道清香,符合传说中无毒蘑菇的形象,却属剧毒菌类。

误区二:长在潮湿处或家畜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由于所有的蘑菇都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自养,只能寄生、腐生或与高等植物共生,同时要求比较高的环境湿度,因此它们都倾向于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至于环境的“清洁”和“肮脏”,并没有具体的划分标准,更与生长其中的蘑菇的毒性无关。如鹅膏等一些有毒种类就生长在相对清洁的林中地上。

误区三:蘑菇跟银器、生姜、大米、生葱一起煮,液体变黑有毒,颜色不变则无毒。银针验毒是个流传千年的古老传说,原理是银与硫或硫化物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但毒蘑菇都不含硫或硫化物,不会令银器变黑。而且不同种类的毒蘑菇所含的毒素具有不同的热稳定性,例如俗名白毒伞的一种毒鹅膏,尽管煮沸、晒干都不能破坏这类毒素,人体也不能将其降解。大蒜里的活性物质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对毒蘑菇完全无能为力。

误区四:有分泌物或受伤变色的蘑菇有毒。有的毒蘑菇的确具有分泌物或会受伤变色。但是,有一些多汁蘑菇受伤后,有乳汁分泌,同时颜色也会发生变化,它们不仅没毒,还是美味食用菌,如奶浆菌。

误区五:生蛆、生虫的蘑菇没有毒。其实,有虫不等于没毒。人和昆虫的生理特征差别很大,周翔禹介绍,许多剧毒的鹅膏成熟后同样有被虫啮食的记录,同一种毒蘑菇对于人和昆虫来说,很可能是“彼之砒霜,我之蜜糖”。

上一篇:龙 凤:发展核桃产业促农增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