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黄石资讯 >

严强华:“自行车书记”的三年扶贫路

时间:2019-07-06 03:24 浏览:

■本报记者 但超 文/摄

  七月清晨的阳光刚刚拨开云朵,笔直地照在绿意盎然的大地上。朱铺村第一书记严强华跟往常一样准点起床,在朱铺村村委会简洁的起居间洗漱后,随意拢了拢头发,眯着眼睛出门看了看太阳,“你是真的闲不住啊,今天去哪看呀?”村委会主任余云昭跟他打了声招呼后,只看到严强华骑车远去的身影。
  
  “自行车书记”以“巧遇”式走访与村民交心
  
  村读已经开门了,三四个小孩儿安静地坐在书桌上看书,一名妇女抱着孩子在一旁挑选书籍。“小胡,中考成绩出来记得告诉我”“小刘,你记住要洗手,记住书的位置,按时归还”。在朱铺村两年,严强华叫得出每一个来村读看书的大人和孩子的名字,村民也早已把他当亲人一样看待。
  2017年,已经成为中层干部的严强华,不安于安逸平稳的工作和生活,主动向他所在的长江出版传媒集团请缨调任。“作为一名党员,我认为真正的不忘初心,就是要为人民服务,为老百姓做实事好事。”农村长大的严强华,对农村有深厚的感情,对乡村建设有情怀有想法。2017年4月25日,根据严强华本人的意愿和申请,他被调往省里分配给长江出版传媒集团的扶贫点殷祖镇朱铺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履行党员职责,带领乡亲们脱贫。
  朱铺是省级贫困村,辖9个村民小组,全村477户2100余人,贫困户15户28人。朱铺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保户人口虽不多,但村集体经济不行。“七山一水两分田”,资源禀赋一般,产业空白。
  “当时听说过朱铺,也知道是贫困村,但不清楚有这么困难。”严强华初来乍到,两眼一抹黑,完全不知道从哪儿着手。不过严强华从不服输,他要做为民服务的实干家。任何地方资源都有优劣,他相信自己只要善于发现、想做实事、敢于担当,就能做出一定的特色和成果。
  为了找准扶贫工作发力点,严强华进入朱铺村工作的第一天便开始走家串户。为了加快工作进度,严强华买了辆自行车。从那以后,乡间道路、居民屋舍总能看到严强华骑车的身影,“自行车哪儿都能去,停下来就可以入户工作,群众对我也不会有距离感。”两年来,日复一日,不管是炙烤炎热的三伏天,还是天寒地冻的三九天,骑车到基层“巧遇”式走访,与见到的每个群众打招呼,成了严强华的习惯。严强华不懂方言、不懂风俗,但用心交心,融入了群众,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兴建田园综合体让村民看到实打实的利益
  
  长久观察中,严强华发现,开展脱贫工作,话讲得漂亮,表面上能把村民聚在一起,可一旦看不到经济收入,村民思想会再次松懈,如同一盘散沙。“驻村扶贫首先要解决‘钱袋子’的问题!”经过规划研究,严强华决定兴建一个田园综合体,通过发展产业,让村民看到实惠。
  朱铺地少,大多还荒着,但要搞流转,就总会有几个“打蛮筋”的。线上开会线下吵,漫天要价无理取闹,对此,严强华没有烦躁,依靠村委会以及村庄理事会,耐心细致地给村民们讲政策、讲法律、讲好处,帮他们算清经济账、利益账,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慢慢的,被征地农户开始认同并配合工作组的工作,两个多月后,终于签订了125亩土地流转合同,为产业发展打好了铺垫。“这些经历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只要你真扶贫、扶真贫、做实事,群众就会信任你、支持你、喜欢你。”
  “村民很实际,必须让他们看到当年收益,这样他们才能对未来充满希望。”有了土地,严强华开始着手水果蔬菜种植项目引进。经过培育,如今的产业扶贫基地里,长种杂柑210亩,短打艾草150亩、红薯80亩。混合栽种,当年就能见到成效。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被纳入合作社股东,工作组还鼓励指导周边居民、贫困户来到产业扶贫基地里进行除草施肥工作,推进就业、自力更生。去年,合作社提留之后,贫困户每户分红1475元。“过去没有钱,现在除了入股分红,每天上班还有80元工资可以拿,生活好多了。”贫困户王顺秀笑得合不拢嘴。
  今年朱铺村又流转了60多亩旱地、坡地,加上产业路、河堤、山坡、村前屋后,严强华组织分散种植了1万多棵梨树、桃树和李树,种植了26亩果桑。“当初下底肥鸡屎粪时,村民见了我就喊臭,现在见到我都竖起大拇指。”如今朱铺村一年的净收入可以达到10万余元,农民和村集体都得到实惠。
  
  下定决心文化扶贫让村民精神层面充实起来
  
  “因为最要好的女同学不读高中,朱铺村有个女孩感觉没伴儿就也不读书了”“有个孩子,排名倒数第二,因为倒数第一的同学辍学了,他成了倒数第一,也退学了”“一建档立卡贫困户,辍学原因直白的写道:本人不愿意上学”,这些怪异甚至是可笑的辍学原因让严强华陷入了深思。他联想起村里的“农村书屋”——十七八平米,三四个书架,柜子、书上都是灰尘。两年多来,没见过一个读者。扶贫,在他看来更为重要的是扶智,要让精神层面充实起来,让朱铺村从当下这一代开始有读书的风气,学习的态度。“和平年代,有文化也许不会暴富,但绝对不至于贫困。”这是严强华心中最简单的想法。
  严强华下定了决心,确定将产业扶贫、文化扶贫并重作为朱铺村扶贫发展方向,同时让文化扶贫成为突出特色。但如何实施,严强华一时拿不出方案。偶然的一天,长江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义国到朱铺村调研,提议建个特色书屋时,严强华思路贯通,想起了之前在村庄发现荒草萋萋、废弃多年的杨清小学。这个建于60年代初的小学,后来做过供销社、医务室,还是乡道到大冶的站点,承载了朱铺和周边村庄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可以推行大阅读!在历史地点兴建历史书屋传承历史知识。”严强华兴奋极了。
  说干就干,2018年9月20日,村读建成。连屋顶亮瓦的片数、位置,都是按照村民回忆复原的。这幢小屋矗立在一片广场中央,里面是知识海洋,外面是清幽小道,走近便让人想进去一探究竟。
  如今,周末、节假日,村读成了孩子们读书和听讲座的地方,不少村民也会在闲暇时分主动来到村读,规范看书,“每次哪怕只有一个孩子来听课看书,都能学会知识、传承知识,长久以后朱铺村的平均文化素质就能够提升上去,一定能够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严强华自信地说道。
  站在书屋广场外,看着朱铺村秀丽风光,严强华想起了这三年来,他根据日常工作写出的800多条,20万字的“扶贫微记”,又想起了浠水老画家王金石根据微记创作的70余幅写实画作。这些驻村扶贫工作生活、民情村情、观察思考等丰富的真实信息,让朱铺村得到了关注,获得了投资。然而严强华的三年任期即将到期,明年四月份就要离开了,他感到很紧迫。
  “我要把湖北美丽乡村示范村给建设好,还要积极推进‘文当山居’项目。”严强华说,要让这些扶贫产业项目、文化扶贫项目能够持续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在心中告诉自己,作为一名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为老百姓做更多的实事、更多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