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十堰资讯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戏曲“活化石”武当神戏

时间:2021-04-12 06:27 浏览:

讯(十堰日报)文/图记者陶德斌 通讯员 顾珊 胡文波

三月细雨停,田野菜花黄。3月20日,正值丹江口市习家店镇“三花”文旅节期间,青塘村几位“武当神戏”传承人也在精心扮装,为配合摄影师胡文波记录非遗专题献演一折正剧序幕——《敬神戏》。

习家店镇所辖的青塘村,地处武当山北麓古神道中段,近邻汉江流域古名城均州东端,北接郧阳,东邻河南淅川,南连汉水、丹江口市。考古证明,青塘村周边24.4平方公里范围内已发现春秋战国城墙遗址、古方国左绞文化遗址、武当山七十二琉璃瓦烧制官窑遗址,历代古墓成建制规模被发现。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水陆要塞,特别是毗邻道教名山武当山等地缘优势的青塘村,诞生、传唱“武当神戏”剧种绝非偶然。

据已故地方文化学者李征康出版著作介绍,青塘“武当神戏”属声腔系戏种,涵盖“剧目”“腔调”“表演”三个方面,剧目多以爱情、忠孝、劳作故事为主题,颂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青塘村既有武当道教的庙产,又是北神道香客集散地,更是武当道教建筑材料基地。在道教文化的影响下,该戏种逐渐衍化为服务于武当道教活动的祭神戏,开创了道教自古以来独一无二的以戏曲祭神娱神活动样式,长此以往使之演化成青塘“武当神戏”。因自成独家特质,被誉为汉民族戏曲演变历史中的“活化石”。故此,2011年青塘“武当神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加以保护、传承。

据考证,1604年间,王德学(现“武当神戏”第二十代、新中国成立后第二代传承人之一)的祖先王鸣凤,从山西迁移到青塘村(昔称均县王家营),开始兴家创业、续写王氏家史。王家世代喜爱戏曲,家业兴旺也是养育戏班的物质基础。

岁月更替演变,戏曲传承有根。400多年来,“武当神戏”现今的领衔传承人依然是王家后代。

3月20日,记着有幸随摄影师胡文波一道拍摄、采访了当日参演的9位“武当神戏”传承人。

①武当神戏领衔传承人:王德学,男,1948年2月出生,现住青塘村4组。14岁开始学戏,第一任师傅马来发。在武当神戏剧目中经常扮演红生、黑头等角色。他唱腔丰富,主工生、净行当,可出演行内所有角色,行称“满台摸”。目前种土地3亩、养鸡50只,主要收入来源养老金。

②武当神戏传承人:张富军,男,1962年4月出生,现住青塘村3组。1977年加入青塘武当神戏剧团,主工生、净行当。

③武当神戏传承人:张成秀,女,1964年4月出生,现住青塘村3组。1978年加入青塘武当神戏剧团,主工花旦。在习家店中学教武当神戏已近3年。

④武当神戏传承人:孙正群,男,1956年10月出生,现住青塘村5组。2007年加入青塘武当神戏剧团,主工净、丑行当。

⑤武当神戏传承人:付得荣,女,1956年3月出生,现住青塘村5组。2007年加入青塘武当神戏剧团,主工青衣、老旦行当。

⑥武当神戏传承人:庞化连,女,1966年2月出生,现住青塘村3组。2007年加入青塘武当神戏剧团,主工青衣、老旦行当。

⑦武当神戏传承人:张平,男,1963年8月出生,现住青塘村5组。2007年加入青塘武当神戏剧团,主工胡琴。

⑧武当神戏传承人:张复龙,男,1955年3月出生,现住青塘村3组。2007年加入青塘武当神戏剧团,主工鼓、板,兼职服装、道具。

⑨武当神戏传承人:张绪富,男,1952年5月出生,现住蒿坪镇王家岭村2组,2008年加入青塘武当神戏剧团,主工拉弦。

⑩张成秀帮助年迈的王德学更换戏装。

?《敬神戏》演出现场。

记者感言

被列为国家级非遗目录的武当神戏,在历史、学术、文学等方面的价值毋庸置疑,但目前保护、传承不容乐观。人员老化是最大困境。仅有10余位年老体弱的艺人凭个人喜爱尚在传演,中青年一代不感兴趣、不参与,演员青黄不接,面临濒危险境;资金短缺是关键因素。演员都以农业生产、打工挣钱为主,没有时间和精力学戏、演戏,偶有演出都是“指定需求”,缺乏连续的保护、传承、演出机制;观众萎缩是客观现状。随着信息传播手段演变,“文艺实体店”顾客量也大大萎缩,武当神戏也不例外。当下,保护、传承武当神戏剧种正面临着诸多新课题。

火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