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襄樊新闻 >

改革 襄阳前进的火车头

时间:2017-03-27 00:51 浏览:

  【消息】2011年,GDP突破2000亿元;2014年,GDP突破3000亿元……五年来,襄阳的发展越来越好,越来越快。

  “一主两副多极”竞相发展格局中,襄阳举重若轻。经济总量达到全省“六分之一”,襄阳责任重大。

  爬坡过坎、弯道超越,如何破解发展不够、不优的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为襄阳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襄阳更加坚定了深化改革的决心。

  不畏涉险滩,勇趟深水区。全市上下争做改革的实干家,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升腾发展大气场。

  自我革命——不怕伤筋骨,啃下“硬骨头”

  改革进入深水区,改一点、革一点都是在要害之处。但五年来,襄阳直面深层次问题,不怕伤筋动骨,实施一系列有效措施将改革推向深入。

  从群众最关心的领域改起,精简流程,一简再简——

  2015年5月,企业类市场主体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三证合一”在襄阳全面推行,襄阳成为全省首个全域推行此项改革的市。改革推行后,办证时间从十多天压缩到2天。

  今年10月,襄阳再推“五证合一”改革。即在“三证合一”基础上再整合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

  从企业发展最大的障碍改起,降税减负,一降再降——

  2015年,取消、停征4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每年可为企业和个人减轻负担7000多万元。

  今年5月,我市全面落实“营改增”,每年可为纳税人减负约20亿元。

  从部门合作最大的藩篱改起,治理顽疾,一合再合——

  高新区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开展先行先试改革:市直26个部门121项审批权下放到高新区,90多项监管和执法权委托给该区。“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的“三个一”管理模式形成。


  2015年7月1日,襄阳市行政审批局正式办公,承担市直20个部门145项审批职能,同时启用市行政审批局专用章。至此,襄阳成为全国首个在全域范围内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的城市。

  从政府与市场的权责边界改起,拆除路障,一晒再晒——

  落实八项规定,15家党政机关晒“责任清单”,公开34个责任事项涉及的内容,方便群众监督。

  晒出1.35万个“问题清单”,各部门纷纷承诺解决问题的时限和责任人。

  政府权力的“减法”,换来市场活力的“乘法”。

  今年前10个月,我市新登记市场主体84913户,数量居全省第二。其中,新登记企业类市场主体16452户,平均每天诞生54家企业。

  大胆突破——敢于“吃螃蟹”,勇于担责任

  “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完成不了改革,也实现不了发展!”在今年7月召开的全市改革工作会议上,市委副书记、市长秦军要求,要争当全省全面深化改革的标杆,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勇立潮头,舍我其谁?全市上下行动起来。

  各地你追我赶,比冲劲、比突破;各级干部争当改革创新实干家,比拼劲、比韧劲;多项锐意创新的改革举措,跻身全省前列、纳入全国试点。

  2014年,我市首设汉江产业开发基金,用1元钱撬动10元社会资本——

  真金白银,金融发力。汉江产业开发基金首设规模10亿元。两年来,基金总规模已达20亿元,吸引十多家银行和十多家投资公司参与,撬动银行和社会资本100多亿元支持实体经济。

  首推“四个零门槛”落户政策,吸引2.2万余外地人落户襄阳——

  对引进的人才零门槛、对投资经商办企业的零门槛、对购房(租房)零门槛、对流动人口落户零门槛。襄阳户改新政,放宽了中心城区的落户政策,被专家称为“放得最彻底”的户籍制度改革。

  宜城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大胆探索“进城农民”与市民享受同等待遇——

  在教育、医疗、社保等6大类22项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上实现城乡均等。依法有序破除户籍藩篱,让转移农民既享受市民待遇,又保留农村权益。

  襄阳市被确定为“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建成全省首家民营区域性林权交易平台——

  截至目前,该中心先后建立了13家分支机构,办理林权交易508宗,流转面积100多万亩,受理林权抵押业务500多起,发放抵押贷款5亿多元。

  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疗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百姓尽享红利——

  提升17家县级医院服务水平,63个重点专科占全省总数的1/5,居全省市、州首位;取消17家县级医院药品加成,其占医院收入比例从45%下降到30.1%,百姓看病更便宜。

  宜城入选“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市”,完善宅基地权益保障和取得方式——

  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扎实推进宅基地管理制度等试点内容。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不断尝试,不断突破,襄阳在改革中趟出一条新路子。

  激发动能——改革无止境,争当“排头兵”

  社会在看,群众在盼。精准发力,襄阳改革向深水区挺进。

  法治襄阳建设迈上新征程。1万多名专职网格员上岗,密织食品安全、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三张网”;襄阳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社会治理模式不断创新,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公平正义充分彰显。“一江三线”四条国际物流通道雏形初现,多式联运、通江达海、无缝对接的立体国际物流大通道已经形成。陆地港、航空港、铁路港和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深入推进。国际陆港经济开发区初具规模,22平方公里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建设有序推进。扩大开放、建成高地,襄阳重塑现代化“七省通衢”交通枢纽地位指日可待。

  中国移动襄阳云计算中心、华为云计算华中大区中心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入驻“襄阳云谷”。湖北鸿泰阳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等一批新能源乘用车企业和整车企业落地生根。

  我市出台《全力推进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18年,346个贫困村27万人脱贫出列,力争在全省率先完成精准脱贫任务,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制定《襄阳市党员领导干部平时考核实施办法》,全面推行干部电子日志管理机制,市、县两级党政机关25000多名干部纳入电子日志台账管理系统,创新全面从严管党治党长效机制。

  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以“创卫”为契机,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工程、“绿满襄阳”行动和“三无”小区环境综合整治……

  一大批群众期盼已久、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解决。襄阳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城更美,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

  改革没有尽头,襄阳仍在路上。

  打造万亿工业强市、打造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襄阳、提升全市文化软实力……“十三五”期间,襄阳将打造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治理“升级版”。

  强壮“红利源”、培育“动力群”、增加“潜力值”……深化改革中的襄阳,将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