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襄樊新闻 >

拓宽利用途径 助力秸秆禁烧

时间:2017-04-24 02:32 浏览:

  【消息】去年5月1日起,我市全面禁止露天焚烧秸秆。按照“疏堵结合,以疏为主,以用促禁”的工作思路,全市农业部门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全年完成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面积820万亩,还田率82.2%,回收利用农作物秸秆近80万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7%以上,为全市禁烧目标的实现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襄州区古驿镇新天汇科技有限公司麦田里,打捆机将秸秆打捆,运往发电厂。

 

  在樊城区太平店镇徐庄村的襄阳新山牧业公司,农民将收获的玉米秸秆经过机械加工粉碎后变成青贮饲料。据悉,襄阳新山牧业公司准备在秋季回收秸秆1000多吨,农民销售秸秆既可以增收,又实现了秸秆的回收再利用。

  5月26日,在襄州区黄集镇青山村,尚玉林在回收秸秆,准备养牛。目前,襄阳夏收基本结束,各地农民抢抓时机,回收秸秆,实现再利用。

  今年我市继续强化禁烧责任制,加强宣传、督导和查处力度,坚决巩固秸秆禁烧成果,不断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城市上空的滚滚浓烟逐渐消失,蓝天白云又回到你我身边,环境好,心情也舒畅了。监测数据显示:4月14日至5月24日,市区未出现因焚烧秸秆污染空气质量的现象,空气质量连续41天为优良。

  秸秆不能焚烧,已是家喻户晓之事。这么多秸秆究竟哪里去了,又是怎么处理的?恐怕很多人并不知晓。连日来,本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各地都在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并大胆实践着。

  就地还田增肥力

  “麦茬子机割后,直接翻到地里,省时又省力,还能省肥料,美得很啊!”5月22日,大晴天,襄州区古驿镇种粮大户任涛从外地请来几台装有秸秆打捆粉碎设备的联合收割机,对还未收割完毕的小麦进行抢收。他说,今年种了3000多亩小麦,秸秆量较大,幸好有了打捆粉碎机,一边收割一边打捆,地里的麦茬直接还田,几天时间就能完成农事。“麦茬腐烂后变成有机肥,绿色环保,化肥可以少施一点,几千亩地也能省些钱。”任涛很高兴。

  据市农委介绍,我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以机械化粉碎还田为主,各地农机部门以秸秆粉碎还田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秸秆肥料化利用。今年以来,全市新购带有秸秆切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4024台,新增旋耕灭茬机和秸秆捡拾打捆机共842台,为秸秆粉碎还田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确保秸秆还田见实效,农机部门要求各地的联合收割机下田作业时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小麦、大麦割茬高度不大于18厘米,油菜割茬高度不大于20厘米,秸秆还田切碎长度不大于5厘米,利于播种玉米等其他农作物的种子。

  为引导和鼓励秸秆还田,襄州等地要求未带秸秆切碎装置的收割机不得下田作业;樊城、枣阳、老河口、南漳等地拿出部分资金对加装秸秆切碎装置的旧收割机给予适当补贴,如宜城市小河镇对加装秸秆切碎装置的收割机每台补贴1000元。通过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仅2015年全市加装改造旧收割机就超过6000台,带有秸秆切碎装置的收割机总量达到10000多台。

  秸秆还田究竟有啥好处呢?樊城农业局专家黄立选说,秸秆还田之后,在土壤中通过微生物作用,秸秆缓慢分解,释放出的矿物质养分,可供农作物吸收利用,分解时形成的有机质、腐殖质又能为土壤中微生物及土壤生物提供原料,从而使土壤结构得到有效改善,增加土壤肥力。

  做成饲料喂牛羊

  襄州区石桥镇青山村村民尚玉林,为支持南水北调工程,从十堰郧县搬迁到我市,目前种有60亩耕地,养殖了50多头牛。“当了一辈子农民,跟土地和牲畜有很深的感情。”尚玉林说。要想把牛喂养壮实,饲料必须有保证。小麦收割完毕后,他就把秸秆全部回收下来,经过整理和加工后,做成了饲料储备起来,不仅解决了秸秆去向问题,还省了一笔购买饲料的钱。

  湖北良友金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每年出栏的牛多达2000头,需要大量的饲料。怎么办?该公司总经理杨荣清听说农作物秸秆经“三贮一化”(青贮、黄贮、微贮、氨化)处理后,当畜牧饲料非常好。于是,他就与周边的种植大户联系,集中收储农作物秸秆。“玉米、花生、小麦的秸秆,我统统都回收,量越大越好。”杨荣清告诉记者,每年黄贮的饲料有1000万斤,青贮的饲料有3500万斤,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饲料需求量还在增加。襄州的黄集、石桥、黑龙集等乡镇耕地面积广阔,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杨荣清正在与农户们对接,争取能回收全部的秸秆。

  据市畜牧兽医局介绍,农作物秸秆富含动物生长的微量元素,与其他原料混合制作成优质饲料,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降低了养殖成本。目前,我市正在积极争取补贴资金,对建有贮存设备和干草棚的养殖户,根据秸秆使用量和牲口出栏量,给予适当奖励,提高养殖户综合利用秸秆的积极性。

  基料加工可赚钱

  农作物秸秆腐烂发酵后,可以制成有机肥料、食用菌栽培基料等农用产品,变废为宝不再是梦想。

  位于樊城的湖北力帆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蔬菜水果种植、旅游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公司,目前拥有1000多亩科研基地。“今年我准备上一个新项目,投资好几百万元。”公司总经理罗志涛指着在建的厂房和新购的一批设备说,随着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大量的秸秆不再被烧掉,可以发展深加工产业,把秸秆变成附加值更高的产品。下一步,他打算收购各种农作物秸秆,研发生产有机肥料。

  罗志涛说,经市场调查和测算,8万吨农作物秸秆配上一定比例的其他原料,可生产10万吨左右的有机肥料。“现在1吨有机肥料能卖到800元,经营好了,有赚头。”罗志涛对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前景十分看好。

  此外,我市还在引导食用菌栽培大户探索“代料栽培”技术,利用农作物秸秆代替木料栽培食用菌,促进秸秆基料产业发展。

  燃料发电效果好

  除了直接利用,农作物秸秆还能通过压缩、燃烧等方式转化成清洁的燃料和电能,供居民和企业使用。据市农委统计,全市利用秸秆发电、固化成型和碳化的企业(基地)超过10家,预计每年能消耗农作物秸秆90万吨以上。

  湖北奥科瑞丰能源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秸秆压缩固化燃料生产,是我市一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公司张经理介绍,他们的设备能把农作物秸秆粉碎压缩成型,小麦、棉花、油菜、花生的秸秆都可以,加工中不需要添加其他辅料,简单易操作。

  1.2吨秸秆可生产1吨左右的固体成型压缩燃料,这种燃料可供锅炉使用,比天然气的价格便宜两三成。产品售价由秸秆热值来定,每吨售价在六七百元钱。

  记者从安能(宜城)生物质热点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每年可消化农作物秸秆27万吨,原料基本来自本地;谷城凯迪绿色开发有限公司年消耗水稻、小麦和玉米秸秆7万吨,可发电2亿千瓦时。

  市农委表示,虽然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仍以传统利用方式为主,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步伐不快,产业链较短,利用结构和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我市将继续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加强技术研发,探索更多更实用的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