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襄樊新闻 >

播下土豆“扶贫种”

时间:2017-05-09 00:32 浏览:

  【消息】保康县马桥镇白果村,一个山区贫困村,在村党支部书记张贵军的带领下,依靠科技的力量,发展无公害绿色高山土豆产业,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新路子。

  春耕时节,白果村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一派繁忙景象。山间的挂坡地平整好后,村民们三五成群劳作,在地里播下土豆种。

  六组村民付正友用竹筐端来一堆粪渣,倾倒在土豆种上,然后覆盖一层薄土。他说,该基地使用的全是科学调配的农家肥和有机肥,加上高山地区特有的温差气候,种出来的土豆绿色无公害,味道纯正口感好,很受欢迎。“去年,我们销售了280万斤土豆,创造产值500多万元。”张贵军高兴地说,因为有特色,这里的土豆一上市就被抢空。

  为了扩大种植规模,壮大土豆产业,让村里人都受益,白果村“两委”班子商议后决定: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专业化道路。

  说干就干,保康县神龙园绿色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于2015年注册成立。“扶贫靠什么?产业。脱贫靠什么?土豆。播下土豆种就是播下了‘扶贫种’,一定能开花结果。”张贵军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积极动员村民加入合作社,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

  五组村民王绵红听说这一消息,很是振奋,赶紧拿出8亩山坡地,流转给合作社种土豆。合作社以每亩300元的价格租用。仅此一项,他一年就增收2400元。“以前想都不敢想。”王绵红尝到了甜头,又主动拿出2万元入股合作社,摇身从农民变成了股民,而且当起了合作社的一名技术员。2016年,合作社不仅给他发了4万元的工资,而且给他分红3000元。“高兴,嘴都快合不拢了!”王绵红使劲动员左邻右舍一起干。一传十,十传百,如今,白果村已有72户229人加入合作社,其中精准扶贫对象49户148人。合作社流转集体和个人土地共计1730亩,土豆产业开始朝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迈进。

  为了确保村民的经济收益,合作社制定了统收统销的标准。村民种植的土豆由合作社按照一定的价格收购,然后再统一出售,村民等着数钞票。

  “我们还无偿向村民提供土豆种子、栽培技术等,有什么困难,技术员随喊随到,免费服务。”合作社负责人张贵成说,他们还为社员购买了团体意外伤害险,应急保安全。

  白果村235户927人,在家的大部分人都在合作社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干过活,拿过合作社发放的劳务费。2016年,合作社劳务费总支出157.8万元,按全村927人计算,人均增收1700多元。

  一年之计在于春。作为白果村的“领头雁”,张贵军感到身上的担子更沉:带领村民早日脱贫致富,必须全力以赴。“除了继续做强做大土豆产业外,还要大力发展养殖产业,建好管好易地扶贫搬迁生活区,新建村级医疗卫生室……总之一句话,要不断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张贵军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