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襄樊新闻 >

用发展“软环境”造就经济“硬实力”

时间:2017-07-05 02:36 浏览:

  【消息】机遇时不我待,发展只争朝夕。

  1至5月,全市新签约工业项目370个,合同投资总额831.6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总产值同比增长14.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破除发展的藩篱,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大力推进PPP项目,吸引更多民间资本;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直面经济新常态,我市不断优化发展“软环境”,造就经济“硬实力”,始终保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

  提信心、稳预期、鼓士气、强作为,全市上下正以更大力度扩大有效投资,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翻开汉江两岸人民砥砺奋进的新篇章。

  提供更好服务——构建政商关系“新生态”

  湖北金鹰重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方开国觉得,襄阳的经营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

  市经信委、供电等部门帮助该公司完成了3000千伏高压电力报装,方开国想请客吃饭表示感谢,被两家单位负责人谢绝了。

  “行政审批办理环节控制在5个以内,审批时间控制在法定标准60%以内。”襄阳博亚精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高管谭松涛深有感触地说,“在襄阳投资省时省力,再也不用托关系、找门路了。”

  “有交集但不能搞交换,有交往但不能搞交易。”市委书记李乐成说,要敢于、善于同企业家打交道,在严格区分“公”与“私”的前提下,与企业家交真心朋友。

  全市上下联动,“亲”“清”政商关系“新生态”已形成。

  工作有人协调,问题有人化解,进度有人督办……老河口市要求市直部门及园区负责人下沉到项目建设一线,现场督促进度,协调解决项目问题。

  “土地、通水、通电、通气及道路等难题,不到两个月就协调解决好了。”湖北荣嘉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惠民,对襄州区优质、高效的服务赞不绝口。

  从动工到新车下线,美洋新能源汽车项目用了9个月,雅致新能源汽车项目用了8个月,一次次刷新“襄阳速度”……高新区在市区两级联动、政企合作推动、部门协作保障等方面的工作扎实有效。

  三证合一、五证合一……5月12日,湖北带路商贸物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林林从省工商局副局长彭明方手上,接过了全省首张“九证合一”营业执照。

  “要在行政审批环节做足‘减法’,才能让办事群众感受到‘放管服’带来的改革红利。”市行政审批局局长王新来说,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制度的藩篱一破再破,一场“效能风暴”在我市刮起。

  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的改革创新,我市积极推行项目审批零障碍、注册零收费、服务零距离。

  5月11日,我市原则通过《工业项目建设“零审批”改革实施方案》。实施“零审批”后,从项目单位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到最终竣工验收投产,办理程序精减为4个阶段,全力扩大工业投资。

  减少各类申请材料112种,取消58项前置审批和中介服务事项……截至目前,我市行政审批事项平均办结时间由38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80%以上的审批事项实现当天交件当天办结。

  今年一季度,我市办理社会投资项目12个,总投资106亿元,比上年增长348.4%;办理工业项目认定4个,涉及项目总投资13.79亿元,比上年增长37.9%。

  打造更优环境——开启招商引资“加速度”

  316国道河谷汉江公路大桥及接线工程项目途经老河口市和谷城县,全长11.563公里,项目投资估算总金额11.38亿元,其中建安工程费9.33亿元。“政府能出资本金5966万元,加上各种项目补助,最多可投入3.3亿元左右。”老河口市发改委PPP办负责人陈建勇算了一笔账,建桥的资金缺口达8亿多元。

  资金缺口这么大,怎么办?老河口市的做法是,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让项目建设向市场要钱!

  用1元钱的成本撬起10元钱的生意。这种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被称作PPP模式。

  截至目前,我市已开工新建庞公大桥、智慧老河口、东津新区白石街综合管廊、襄阳高新区科技园建设一期等4个PPP项目。全市已纳入PPP模式项目库项目200个,总投资1909亿元,项目个数和投资金额均位居全省前列。其中,已进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43个,总投资447亿元。

  坚持用第一力度抓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今年前5个月,我市新注册工业项目248个,新开工工业项目231个,新投产工业项目218个,新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73个。

  围绕天籁、英菲尼迪等整车项目,高新区引进了36家配套商。围绕美洋新能源汽车项目,南京卡莱德汽车车灯项目、江苏彤明汽车保险杠及汽车电子项目、博耐尔空调项目等“三电”项目纷纷落地襄阳。

  樊城围绕产业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配套招商,引进航宇嘉泰座椅、法国DEFTA汽车安全部件项目。

  枣阳市紧盯“中国模具之乡”——台州市黄岩区,规划建设了模具产业园,在台州市举办模具产业专场推介会,目前已有15家企业有意在枣阳落户。“要让企业来得了、留得住。”谷城县委书记伍义兵表示,该县组建了由县政府办、发改局、经信局等20余个单位组成的项目落地服务局,整合职能、政策、资金、力量,硬化服务措施,促进项目落地。

  精准招商,错位发展。今年一季度,我市各县(市)区、开发区结合产业实际,围绕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农机、小商品、模具、电子商务等产业,在上海、深圳等地举办产业招商对接会13场。

  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实现市场准入无门槛、登记注册便利化。截至目前,襄阳片区新增企业155家。

  破解更多难题——搭建金融支持“立交桥”

  “不到两周时间,90万元的贷款就批下来了,解决了我们燃眉之急。”湖北鑫万荣劳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泽忠对“纳税信用贷”的效率感触颇深。

  今年初,由于办公场地扩展,该公司急需一笔资金。建行襄阳分行接到申请后,在地税部门查询到该公司24个月内营业税缴纳2.3万元、企业所得税缴纳85万元,而且纳税记录良好,一周后就批准了该公司贷款。

  只要纳税信用良好,无需任何抵押担保,企业就可到银行贷款。税务和银行联手推出的“纳税信用贷”服务,为中小企业融资开通了“绿色通道”。截至目前,我市国税、地税两部门已经与中国建设银行襄阳分行、中国民生银行襄阳分行等十多家银行联合签约合作,为76家银行提供贷款4507万元。

  2014年,我市首设汉江产业开发基金10亿元。

  真金白银,金融发力。3年来,基金总规模已达20亿元,吸引十多家银行和十多家投资公司参与,撬动银行和社会资本100多亿元支持实体经济。

  今年上半年,我市充分发挥汉江开发基金支持产业发展的作用,用股权投资19.28亿元撬动社会资金60亿元,支持美洋新能源汽车、猛狮新能源科技等19家企业落户襄阳。“建立全国首家汉江金融招商服务中心,实现招商项目与金融产品的有效对接。”市招商局局长郭方芳表示,目前已有50多个招商项目提交平台,这些项目落户时将享受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方案。

  良好的金融服务解决了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不少企业走出汉江,将触角深入更广阔的天地。

  今年2月底,襄阳市盈乐卫生用品有限公司通过铁海联运物流模式,从宁波港顺利上船出海。“以前从出货到报关放行需要10天时间,现在4天就完成全部工作。”该公司一名负责人表示,货物在工厂封箱,全程不开箱,实现了货运零货损,非常方便。“今年前5个月,襄阳通过宁波港铁海联运出口 1260标箱。”宁波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襄阳分公司总经理柳燊爽表示,同比增长16.5%。

  襄阳海关的数据显示,1至5月,我市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47.1亿元,增长44.4%,占同期全市进出口总值的94.5%;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30.9亿元,占同期全市进出口总值的62%。

  此外,我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21亿元,同比增长18.5%,主要贸易伙伴为吉尔吉斯斯坦、印度、俄罗斯和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