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襄樊新闻 >

襄城区坚持“文化+”引领产业蝶变

时间:2017-09-01 13:14 浏览:

  【消息】5年来,襄城区千方百计调结构、转方式,文化旅游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5年来,襄城区锲而不舍破瓶颈、激活力,改革创新实现新突破;5年来,襄城区坚定不移把方向、谋大事、抓管理,城市面貌和市民素质焕然一新;5年来,襄城区竭尽全力惠民生、促和谐,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进步……5年来,襄城区坚持“文化+”引领产业蝶变,谱写了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大笔如椽绘文化产业蓝图

  近年来,襄城区委、区政府全力推进文化元素导入全域并融合各产业,把文化旅游业培植成区域经济战略支柱性产业,以文化旅游业为战略引擎助推全区经济转型升级发展。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和科学运作,最大限度盘活区域内的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产品,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把襄城打造成汉水流域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唐城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仿唐建筑群,集影视拍摄和旅游休闲于一体。景区内明德门、朱雀廊、东市、西市等九大建筑群珠连玉串,蔚为壮观。唐城开门营业以来,已接待游客230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占比达七成,日接待游客最高突破3.5万人次。

  卧龙古镇项目正在建设中。该项目是湖北省、襄阳市重点文化项目,以三国文化为特色,集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创意、商业、演艺、民俗展示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现在,襄城区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已呈现全面开花、星罗棋布的局面。

  为推进文化旅游业全域发展,襄城区构建了“一城三线、四大旅游区”的旅游框架,全力打造襄阳古城文化旅游区、隆中文化旅游区、岘山文化旅游区、襄南生态文化旅游区四大旅游集群,旅游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乡村旅游建设步伐加快,以尹集为主体、卧龙和欧庙为两翼的乡村休闲旅游带已初步形成。加大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旅游”发展模式,加快建设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和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全面提升道路、停车场、游客中心、旅游标识系统功能水平。加大旅游营销宣传力度,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打造舒适、放心、安全的旅游环境,力争在5年内把襄城打造成湖北旅游强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把游客吸引过来,使其留下来、住下来,这是旅游目的地的基本要求,襄城区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在“吃、住、行、游、购、娱”六大环节中谋求综合效益。“十二五”期间,襄城区累计引进亿元以上旅游项目35个,完成旅游开发投资180亿元,接待海内外游客32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2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0%。2016年底,襄城区顺利通过全省第二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创建验收。在此良好的基础上,该区探索文化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吸引更多有消费能力的群体前来旅游。

  创新驱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8月初,在襄城区科技孵化园实验室内,湖北韵生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员正在对一台激光器的零部件进行拆卸研究。“我们目前正在研究开发二氧化碳射频激光器的核心部件,量产后将广泛应用于电子元器件、机械零件、包装印刷等行业。”公司负责人刘娟说。该公司于2014年入驻襄城区科技孵化园,重点研发反恐防暴机器人、高速列车VIP座椅电控系统等高新科技产品。

  襄城区坚持倡导、鼓励和支持新兴文化产业开发,积极落实文化产业政策,鼓励文化创新创造,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了大批科技创新企业在襄城区科技孵化器聚集、聚合,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襄城区科技孵化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并与湖北文理学院合作共建大学生创业基地,与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共建襄阳市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市级电商产业园。

  “十二五”期间,襄城区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家、校企共建研发中心3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2015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2.5亿元。该区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省科技进步县(市)”等殊荣。

  面对经济下行、转型加速、要素制约等多种压力,襄城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7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8亿元,形成了装备制造、医药化工、能源电力等3个过10亿元主导产业。加快工业平台建设,促进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园区建成区面积达16平方公里,入园企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围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建设,强力推进工业项目,确保华中医药产业园一期、中化六建化工机械设备、特固新双T板等项目竣工投产,确保高德红外应急安全装备、航天四十二所汽车安全气囊发生器、永喆汽车零部件、中油环保危险废物处置、三环车灯等项目开工建设,完成工业项目投资20亿元以上。

  打造精致家园,共享发展成果

  如今,襄城区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新的城市框架基本形成。稳步推进襄阳古城、城南片区、城西片区、檀溪片区,以及庞公新区、隆中新区、欧庙新城、襄南新区、岘山生态旅游区等“一城三片五区”城市建设行动计划,明确了城市功能分区,拉开了城市框架,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城镇化率达到72.8%。其中,尹集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去年8月,襄城区开始实施史上最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先后启动城南片区、檀溪二期片区、庞公片区、古城片区、麒麟片区等五大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棚户区住房13400余套,共融资81.97亿元。促进旧城有机更新,推动旧城区密度疏解、功能再造、环境改善、业态升级,恒大名都、山水檀溪、君临山、北京公馆等一大批高档住宅小区基本建成,城市形象展露新姿。

  城市提档升级,市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城市公园随处可见,城市变得更美了。近年来,相继建成了岘山文化广场、临汉门公园、长门遗址公园、习家池、岘山绿道等公园游园项目,总面积达114.5万平方米,城市功能品质大幅提升。

  今年以来,襄城区又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围绕“精致”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后建成了207国道改线、檀溪路、内环南线、襄南大道、闸口二路、庞公路、滨江路等十余条城市主次干道,现代化城市框架迅速拉开。同时,完成了北街西巷子、荆州街健民巷、铁佛寺南巷等96条背街小巷改造工程。

  刷黑的道路、各种健身器材、干净整洁的环境,让居住在“三无”小区的胡德富赞不绝口。几年前,胡师傅都不好意思让亲戚到小区来。现在“三无”小区改造,从管理“盲区”到都市风景线,从无人管到有人管,到一直有人管,5年来,襄城区222个“三无”小区实现精彩蝶变,60多个小区成为示范小区。“转型跨越发展所指绝不仅仅是经济建设,而是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共同跨越。民生问题不能仅用市场化的办法简单地算经济账,还要算社会账、历史账、民心账。”襄城区区长朱青林如是说。

  5年来,该区实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续保率达96%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新建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示范妇女之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该区发放80岁以上高龄老人、特困残疾人、住房困难家庭、低保家庭大学生救助金等。对175户贫困户因户制宜逐户制订帮扶计划,100户已经完成脱贫。完成29个农村教学点改造,大力推进“教育云”工程,完成教育信息化改造任务,教育信息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平安襄城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