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孝感新闻 >

大堰村:扶贫基金入股生财路

时间:2016-06-20 00:11 浏览:

        临近晌午,阳光与地面的夹角逐渐缩小。厉老太抬头看了看日历,已是腊月十八,她伸出右手数了数孙子归家的日子,而后抱着理好的青菜往厨房走去。


        厉老太全名厉风英,年过七旬。在孝昌县卫店镇大堰村活了半辈子的她,今年终于可以和孙子在“豪华”的二层小楼房内过年了。而去年9月之前,她还住着破旧不堪的土坯房。


        1月27日,记者一行在大堰村见到厉老太。“你们又来看我啊!来,进屋里坐!”厉老太脱下罩衣,把我们往堂屋引。说起家里的变化,她脸上堆满了笑容。“这完全就是翻了个身啊!比以前要好十倍呢!”


        驻村的市直扶贫工作队队员熊长春,拿出房屋改造前后的对比图说道,“当时,我们在村里对扶贫对象逐户调查摸底时,看到这破旧不堪的危房,决定帮老人解决住所问题。随后,通过申请危房改造资金等方式,帮老人修建了房屋、添置了家具和家电。”


        “他们怕我行走不方便,特意硬化了门前的土路。”厉老太说,秋收时,水泥地上还能晾晒不少粮食作物。


        房屋建好后,厉老太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厉老太说,“我每月可以拿到低保和养老金,孙子也能打工挣钱了。开年后,他还可以在家门口上班,日子是越过越好啊。”


        历老太口中的“家门口上班”,指的是扶贫产业示范基地。


        这一基地的出现,源于“大堰模式”。


        2015年8月11日,由孝感市人民检察院牵头,国家统计局孝感调查队、中石油孝感分公司、市盐业公司等4家单位组成扶贫工作队,进驻大堰村,研究探索出新的扶贫模式——“大堰模式”,即借助市直扶贫工作队帮扶,在大堰村建立扶贫基金,依托区域内的企业,培植村支柱产业,增加集体收入,带动贫困人口就业。


        “2013年,湖北君合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大堰村,规划面积为5000亩,投资总额超8000万元,主要经营茶叶、苗木、花卉等。”大堰村党支部书记黄长华介绍,2015年11月30日,村委会与湖北君合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大堰村林果茶联合经济合作社,并将20万元专项扶贫基金作为股份入股合作社,通过租赁流转农户的100亩土地,建立了基地。


        “村民不仅可以在基地打工,还能自己种植茶叶、苗木等。”黄长华说,基地每年可吸纳工人150人次,人年均报酬约3万元。流转的100亩基地,还可返租给贫困户,并免费提供茶苗树苗、传授种植技术、统一收购,确保贫困户收益。


        贫困户黄国平每年在太原打工的微薄收入支撑家用,家里的老人和小孩由妻子彭三照顾。彭三说,“基地建成后,我和丈夫就在基地上打工,学了种植茶叶、修剪苗木的技术,每月收入近3千元,比在外打工挣得还多呢。”


        贫困户收益有了保障,村集体收入也将不断壮大。“合作社可以确保村集体年收益不低于8万元,所得收益的10%将注入精准扶贫专项基金,以此滚动发展,余下的90%则用于社会公益事业和救助特困户。”黄长华说。


        “2015年,通过‘大堰模式’等方式,大堰村有14户48人脱贫。”工作队队员黄文补充道,今后将继续发挥“大堰模式”的优势,让剩余的26户71人在2016年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到2018年,基地就可见到收益,每亩按6000至8000元计算,可获毛利70余万元,净收入可达50万元,村集体收入可占五成。基地还将与临近在建的湖北名座星岛生态旅游休闲项目相结合,打造集酒店、旅游、休闲、采摘于一体的现代高端综合体验园。”对大堰村未来发展,黄长华充满自信心。(记者汪开海 见习记者胡俊涛  特约记者黄一鸣)

 


[参与互动,请访问槐荫论坛]

上一篇:我市质监部门开展能效标识专项打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