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宜昌资讯 >

厨余垃圾丢进桶 变成肥料送“回家”

时间:2019-09-20 12:32 浏览:

本报记者郑岚通讯员黄玉莲陈赞

杨丽娟

垃圾分类投放是否准确通过云平台自动记录,短信提示即时推送至用户手机,精准引导居民正确分类;大件杂物拆解处理后再利用,成为燃料再利用;厨余垃圾发酵24小时变身有机肥料,免费发放给居民成为绿植“营养餐”……昨日,我市召开生活垃圾分类现场调研会,与会人员在试点样本小区内,亲眼见证了垃圾如何精准分类变废为宝的嬗变过程。

城区一垃圾分类试点小区推出回收物积分兑换礼品活动。

样本一:分类一个月准确率达95%

宜昌高新区昌润嘉和苑小区,实施垃圾分类一个月,居民分类参与率、准确率双双达到95%。

小区内,原有的五个垃圾集中投放点被精减至一个。分类垃圾投放点地面洁净,没有一丝油污、一片垃圾。一字排开的八个垃圾桶每个都加装了一个手环,轻拉手环,垃圾桶盖打开,居民轻松将分类好的垃圾丢进去。“分类实践中,我们发现在踩脚踏式垃圾桶桶盖时,部分老人腿脚乏力,我们就引进外地经验,在垃圾桶上加装了手环,大家投放更轻松。为了方便市民夜间投放,垃圾投放点还加装了太阳能照明灯……”现场解说人员对垃圾桶上的手环来历进行了讲解。

除了加装手环,小区志愿者每天定时对居民投放情况进行指导,谁家丢错了垃圾,扫一扫二维码一目了然;厦门路社区还结合小区特点,通过入户走访,微信平台宣传、物业宣传等多渠道方式广泛进行宣传发动,提高居民群众的知晓率,做到人人知晓、人人参与。

细节决定成败。随着市民分类投放道路上的障碍一个个被扫除,短短一个月内,居民们纷纷自发分类投放。

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环境干净了,居民自豪感提升了,居民的文明意识和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

样本二:厨余垃圾变身花肥送居民

在高新区,一辆辆分类清运车将厨余垃圾运到处理厂,这里每天可“吃掉”2吨厨余垃圾,再变成200公斤生物肥。

进入高新区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只见被清运车运送来的厨余垃圾经过分捡、压榨减量80%后,进入了封闭的“铁家伙”内。经过24小时发酵,变成蓬松色泽暗黑的有机肥料。

居民丢进垃圾桶内的厨余垃圾,经过处理后成为有机肥料,再回到小区,免费送给居民成为花肥。眼见花更红,叶更绿,亲眼见证垃圾走出去送回来变废为宝的过程,共享垃圾分类成果的市民分类分得更用心了。

丢进垃圾桶的垃圾变身成有机肥“回家”,如今已在高新区27个小区铺开,到年底,该区将有124个小区纳入试点。

样本三:分没分监控数据上云端

南北天城小区是全市第一批物业管理小区,试点垃圾分类以前,小区月均垃圾总重38至40吨,试点以来,小区垃圾较前期减量三成以上。“每户家庭都会收到印有特定二维码的垃圾袋,巡检人员通过扫描二维码,判断是谁乱扔垃圾或不分类。一户一码便于垃圾巡检员和督导员追溯垃圾来源,了解每户家庭垃圾分类及分类准确率的情况。”小区分类劝导员说,“对分类投放做得较好的家庭给予积分奖励,奖励的积分可用于兑换生活用品,以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让垃圾分类更智慧。记者了解到,除了通过二维码追溯垃圾分类回收是否分了,分得怎么样外,这些分类数据还会“升上云端”,帮助城管部门实现分类调度指挥任务,针对系统提示三次以上分类投放不准确的住户,调度督导员、社区网格员上门精准督导;针对分类投放准确率低于80%的小区,将加强“桶边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