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宜昌资讯 >

车溪推进文旅融合实现“景村双赢”

时间:2019-10-10 23:40 浏览:

本报通讯员方龄皖

近日,首届荆楚乡村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车溪土家族村“荆楚乡村旅游十大美景”称号,全省17个市州的306家乡村文旅景点参与评选,车溪是宜昌唯一上榜美景。

这是车溪景区浴火重生、奋力转型的新起点,车溪,正昂然回归到宜昌文旅蓬勃发展的主战场。

近年来,车溪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十佳景区、湖北省旅游名村,国家民宗委第一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去年,车溪村村民人均收入11292元,是1997年的8倍。

高山流水 地理人文独具特色

在宜昌江南莽莽苍苍的白云山东麓,一股泉水从洞穴中喷涌而出,深彻谷底,贯通了大地的脉流,滋养着一个美丽的土家族村落。这里谷幽林密,山寨静美,巴风楚韵,源远流长,因溪岸水车众多而得名车溪,溪谷闭塞独立,原生态的土家风俗与农耕文化得以传承,被确认为湖北省唯一一个土家族散居村,荣获国家民宗委第一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

清同治版(1864年)《东湖县志·山川》中即有条目称:“车溪在河西铺,八十里,系姜诗溪发源之处。”为避开三峡洪水季节,古人经白云山开辟了一条陆路入蜀的茶盐古道,车溪作为古道上一处重要驿所,听惯马蹄声声和山高路远的江湖传说。

车溪10公里溪谷,怪石奇峰、流泉飞瀑,幽篁翠竹掩映着山寨的小桥流水人家。依托便利的水力和各式水车,沿溪生长的纸坊、榨坊、酒坊、陶坊、磨坊、铁匠铺等一套完整的手工作坊体系保存至今。因风景秀美、人文古朴,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车溪开始开发旅游,成为宜昌民俗旅游的领军者。20余年斗转星移,岁月变迁,车溪历经风雨,愈显朴实隽永。正如车溪广场矗立的两个巨大水车,是图腾,更是向祖先和过往岁月的致敬。

文旅融合 土家民俗独领风骚

车溪老街巨鼓,直径3米,是目前土家族最大的一面鼓,也是景区热点之一。“鼓声来处是故乡”,鼓是土家族的魂。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们,在鼓楼下擂鼓祈福,鼓振国威,寄寓爱国情怀,体验土家文化。

宜昌物资集团操盘车溪景区以来,致力收集保护土家巨鼓等附着土家烟火与故事的民俗与文化符号,规划建成农耕馆、水车馆、烟草馆、织锦馆、摆手堂、车溪大舞台等文博展示场所,活态保存了古法技术的纸坊、酒坊、陶坊、铁匠铺等手工作坊。“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车溪魅力源于独特的民俗风貌和地理人文。景区目前已拥有吹打乐、堂调、山民歌、打连厢、三棒鼓、薅草锣鼓、皮影戏、摆手舞、宜昌评书等13个非遗项目。共有非遗传承人9人,师徒传习从业者40余人。国家非遗传承人、青歌赛金奖得主王爱民,就是从车溪大舞台上走出来的。

宜昌物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剑屏表示:“车溪本质上是一个巴楚文化IP,我们将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市文旅局关于加强宜昌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展演工作指示精神,进一步推进景区文旅融合,将车溪建成三峡区域最大的民俗民族文化博物中心,宜昌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展演中心,实现车溪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景村双赢 旅游扶贫独树一帜

“村中有景,景中有村。”旅游发展深刻改变了传统村落的社会经济形态。

近年来,宜昌物资集团坚持“景村双赢”原则,最大限度把村民吸附到旅游产业链条中来,景区有500名村民,其中100多名村民是景区的员工,他们在里面赶马、抬轿子、表演歌舞等,每天都“骑着马儿唱着歌儿过日子”。

景区还将“吃住行游购娱”的多要素、多环节拱手让利于村民,40多户村民在景区内开设餐馆,成为致富带头人。村民田久妹能跳会唱,景区指导她将“久妹饭庄”改造成带有文化消费的歌庄,游客边吃饭边有土家歌舞民俗表演欣赏,她家每年的纯收入有20万元。

作为车溪文旅的母公司,宜昌物资集团“十四五”时期将以文旅产业为战略发展重点,加大全产业投资开发力度,加快车溪景区提档、升级、迭代,将土家历史民俗等集体文化记忆转化为场景、故事、体验项目,促使“门票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变。

车溪作为古蜀道上的一处官驿古镇,见证了数百年“龙门客栈”的江湖春秋,也上演过数千年“巴山夜雨”的土家往事。“十四五”时期,车溪景区将以峡江古镇为蓝本,在复建车溪老街基础上,对酒坊、纸坊、陶坊、老戏台、土司府、钟鼓楼、老码头、水车馆等进行文化升级,融合客栈酒馆、民俗艺术、故乡田园等元素,重现数百年前的巴楚市井和民俗文化,打造宜昌最具有人文情怀的旅游度假目的地。

车溪景区目前已拥有皮影戏等13个非遗项目。 景区供图车溪老街。景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