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宜昌资讯 >

爱商重商让企业获得感最强

时间:2020-06-15 04:19 浏览:

三峡晚报全媒记者张元媛通讯员袁达

唯改革者强,唯创新者胜。

作为宜昌放管服改革的先锋军,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管委会对标世行、对接上海,加快打造“一窗通办、六多合一”改革品牌,着力营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营商环境,取得了积极成效。

筑巢引凤让世界触手可及

4月29日,宜昌综合保税区举行首批项目入驻仪式,15家企业领到入园“钥匙”,标志着宜昌综保区由申建阶段正式转向发展运营阶段。

筑巢引凤,离不开良好的硬件环境、富有活力的制度创新和重商爱商的政务服务。

奥马电子年产300万平方米5G通讯材料项目,是首批入驻宜昌综合保税区的15个项目之一,预计6月投入试生产。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项目计划。在企业与宜昌高新区密切配合下,项目建设得以不断加速推进。

“需要改什么,需要怎么做,缺少什么条件,只要我们提出来,他们就全力以赴,想尽一切办法给我们创造条件。”回想起项目入园的经历,宜昌奥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卫南感慨良多。

宜昌综保区于今年1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湖北省内武汉市以外首家获批设立的综保区。为确保综保区早日投入运营,2018年6月宜昌综保区启动建设后,宜昌在强力抓好申建各项工作的同时,同步开展招商引资,走出了一条“边建设边申报、先入驻后封关”的特色之路,这受到了海关总署的肯定,确保了在获批设立后不久即迎来首批项目正式入驻。

综合保税区是目前我国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有了综合保税区,世界触手可及。综合保税区建成后,将形成集监管查验中心、保税加工中心、进出口货物集散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物流金融中心为一体的现代保税产业基地,并以我市外向型企业及主导性产业为依托,辐射鄂西及渝东、湘北、陕南地区,成为我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开放平台。

据了解,宜昌将继续扭住封关运营和项目入驻两件大事,按照“7月底完成建设任务并申请预验收、9月底接受预验收、12月底通过正式验收”的目标,将封关运营各项任务细化实化,确保如期通过验收、封关运营。同时宜昌还将引导加工贸易类项目向综保区集聚,力争年内落户项目30个以上,推动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宜昌自贸片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要零距离、心贴心当好“店小二”,吸引更多高质量企业和项目集聚,加快将综保区打造成投资贸易便利、服务体系健全、监管高效便捷、法治环境规范的优质园区。

屡试新招创新改革激发活力

“真是太方便了,没想到这么快就一次性办好了证照,我原以为还要跑几趟的。”4月28日10时许,宜昌高新区格局小厨经营者曾先生来到宜昌自贸片区综合服务大厅,办理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只交一次资料,只填一张表格,现场就拿到全省首张采取“告知承诺制”、加载食品经营许可信息事项的“一照通”营业执照。“一照通”改革是指按照“一次告知、资料合一、告知承诺、即时审批、照后核查、审管衔接”模式,将食品经营许可、药品经营许可、医疗器械经营许可与营业执照合并办理,只颁发营业执照,不再颁发其他许可证。这是宜昌高新区市场监管局深化“放管服”改革有关精神,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实现市场主体“准入即准营”,在全省率先推出的一项创新性改革举措。

据统计:推行“一照通”改革后,以食品经营许可为例,登记资料数量从12份减少至6份,办理时效压缩至现场办结。

在做好“减”的文章的同时,还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新活力,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成果丰硕:

在全国率先推行企业开办“立等可取、一站办结”,推出政务服务免费邮政速递、免费刻制印章等服务,企业开办用时压缩到1个工作日;

在全省率先探索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商事登记由审查登记向行政确认转变,实现企业名称、经营场所、经营范围“三个自主申报”;

探索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服务改革,支持国药控股等龙头企业建立医疗器械共享仓库,免去中小微企业自建仓库成本,平均每年为每家企业节约仓储成本50多万元;

优化电力报装流程,将10千伏常规用户办电平均时长压缩至75天以内,特别是刷脸办电推行以来,用电业务单笔办理时间压缩90%;

疫情期间探索推行医疗器械“承诺即投产”改革,企业办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变更和医疗器械备案,平均耗时由10个工作日压缩至2小时,成为湖北自贸区今年首项国家级制度创新成果;

大力推行国家企业简易注销改革试点,改革后企业注销时间由45天压缩到23天。

释放动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这个机器很方便,可以直接领用发票,不需要每次专门跑去税务局了。”昨日,在金东山大市场做生意的邹先生介绍,以前每次发票用完,就要跑到高新区税务局去领,往返就要半个多小时。后来,4台税务自助服务终端入驻金东山建材市场内交通银行24小时自助服务网点,让商户实现就近办税、随时办税。

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有1.6万户纳税人,仅金东山就有近8000个经营户,办税量大、需求多。高新区税务局与银行合作,将智能税务与金融网点有机结合,银税合作24小时自助服务开始试运行。这成为宜昌自贸片区在全省首推的又一创新举措。“近些年,租金和工资支出都在涨,经营成本随之增加。”宜昌鹏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负责人杨飞直言压力很大。鹏达公司位于伍家岗区共同村科技创业园,占地1000余平方米,年销售收入可达1000万元。杨飞介绍,公司需要500平方米仓库,前期筹建、申报就耗费了很多时间和成本,每年仓库租金和改建、维护费用又要花销十余万元。

2019年,宜昌自贸片区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全市医疗器械批发企业进行了摸底和评估,全市共有相关企业260多家。这些企业中绝大多数规模较小,仓储配套的负担较重,质量管理难以规范。建立一个能够集中贮存配送,并能提供专业质量管理的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中心,成为企业共同呼声。

在积极沟通和测算评估后,市市场监管局研究决定,在宜昌自贸片区选址先行试点,探索建立医疗器械集中委托贮存配送中心,由国药控股宜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筹建。2019年底,配送中心在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生物产业园建成。这一物流仓库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其中医疗器械专库4000平方米。新增托盘货位700个、拆零货位4000个、冷藏冷冻货位700个。杨飞算了一笔账:入驻配送中心后,就仓储租金、人员工资支出而言,公司每年至少可节约成本约50万元。

有呼必应,提升“服”的水平。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管委会已经广泛调研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政策需求,收集药品口岸申报、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等各类需求16项,正在积极向中央相关部委争取支持;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推出纳税人跨区自由迁移、涉外税收政策确定性服务等税务改革,方便了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实现了税收从重监管到重服务的重要转变;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坚持市场化导向,推行企业工程系列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双贯通”、专业职称自主评审,畅通了技能人才与技术人才晋升通道,进一步提升企业用工自主权;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政务服务能力建设,500多项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掌上办”,全区网办率达到100%,即办率达90%;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大力开展以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促复苏为主题的“双千”活动,34名县级领导干部包保服务106家重点企业、49个重点项目,协调解决企业原材料、交通运输、人员返岗等困难和问题100余个。

越是艰难越向前。2020年,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紧紧围绕全市“一高双争三决胜”要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释放强劲发展动能,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居于全市前列,确保宜昌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验收、实现封关运营,确保在全国高新区排名再进位。

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市民办理业务。全媒记者景卫东 摄

首批项目入驻宜昌综合保税区。全媒记者景卫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