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宜昌资讯 >

陶珠路,一条百年老街的前世今生

时间:2020-07-13 19:11 浏览:

三峡晚报全媒记者黄今通讯员程锡勇

在西陵区老城区地段,有一条东起解放路步行街、西接沿江大道全长300多米的沥青混凝土路,名曰陶珠路。这条有着百年历史的老街,见证了宜昌商业发展的百年沧桑,也正在经历着当下宜昌打造夜经济的辉煌,向着现代城市的特色街区之路不断迈进。

老街因宜昌开埠而得名

清朝晚期,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大英帝国先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中英烟台条约》等,将地处川鄂咽喉的宜昌作为长江沿线对外开放的商埠之一。

1914年前后,根据宜昌商埠的发展需要,相继修建了直通江边的一马路和二马路,接着三马路也逐步形成,并曾一度被人们称叫新马路。后来,宜昌县商会依据春秋时范蠡(号陶朱公)以经商致富的典故,新马路改名为陶朱路。“朱”与“珠”同音,象征着珠宝与财富,字音更吉祥,就自然而然地演变成了“珠”字,陶珠路因此而得名,并沿用至今。

解放前的陶珠路,难成其路。虽说路两旁也有几户小老板,靠精明头脑与努力,经营致富住进了像样小楼。但是大多数居民住的是陈旧简陋的木板小屋,参差不齐地挤在狭窄、杂乱的巷子里。从早到晚,以卖水为营生的挑水夫与居民,挑着水担来往如梭般奔波于此路,使得路面成天湿漉漉、滑溜溜,永无干时。在此路讨生活的小商小贩、手艺人、挑水者等,稍不留神就会被摔的四脚朝天,可说是苦不堪言。

商业文化在此复苏兴盛

宜昌解放后,人民水深火热的苦日子才算熬出了头。市政府根据此路居民的诉求和意愿,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决定将整修陶珠路纳入重要工作日程。1950年春,城区建设的第一炮便在陶珠路打响,道路顺利疏通了。同时还修建了高1.5米、宽1米的下水道,排除了污水横溢,路面常年潮湿的恶劣状况。居民们高兴地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庆贺多年的夙愿得到实现。路两旁建起的新房逐步代替了低矮的小木屋,第一家专业电影院也在路东头北侧建成,沉寂多年的陶珠路才真正得到了复苏和兴盛。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更给它带来了生机与活力。“陶珠路服装市场”吸引大批社会人或其他各业人士前往,摆摊设点,自由经营。一时间南来北往之客商,齐聚此地,采买采卖,大包小包,连拖带拽。来往人群,川流不息,商贸交易十分火爆,陶珠市场,一举成名。

当时在城区民众中有这么一句顺口溜:“要得富,个体户;陶珠路,万元户”。也就是说,陶珠路市场是宜昌市城区当时率先诞生万元户的场所。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市场另地搬迁,与其相连的解放路建成商业步行一条街,陶珠路仍旧凭借区位优势,沿街开店经商。一到华灯初上,夜食一条街灯火辉煌,锅碗瓢盆、交谈碰杯、再奏乐章。

特色街区的华丽转身

2008年,陶珠路迎来重要的转折点,拆迁重建的解放路步行街盛大开街。历经百年风雨洗礼,陶珠路从短短三四百米的街面,变身为现代城市特色街区,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

2015年以来,恒大接手解放路步行街项目以来,斥资逾3000万对项目内外进行硬件改造及软件升级:包括对建筑外幕墙、电梯、人行道、给排水、油烟净化、店招雨棚等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对街区及楼体进行亮化美化照明,街区园林、空中花园加大改造,大力提升夜景观感和商业氛围;不断引进知名大型连锁餐饮、娱乐、零售品牌。

目前,宜昌解放路步行街整个街区占地面积已达117亩,规划总建筑面积40.3万平方米。如今这条街上,既有本土“老字号”,也不乏外地餐饮新军,周边的服饰专卖店、美容美发店、酒吧、KTV和文化培训等机构比比皆是,已形成“吃喝玩乐购”一条龙的特色商业街区。

西陵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解放路步行街是宜昌一条不可复制的百年商业老街,商业文化源远流长,陶珠路将在保留夜宵和美食底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多元化餐饮业态引进,增加零售业态、休闲娱乐配比,增加夜生活丰富度,提升夜生活形象品质,打造“宜昌不夜城”!

﹙图片由宜昌市档案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