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恩施新闻 >

【行游恩施】踏探白羊洞(图)

时间:2016-02-25 00:24 浏览:

踏探白羊洞

李大申 /文 图

观音守门。

石画。

石笋。

瀑布。

硝池。

  7月16日,天刚刚放晴,家住恩施板桥新田张山寨的杨忠诚,通过我侄子李广军的邀请,前去踏探白羊洞。

  白羊洞,因常有白羊出没而得名。位于张山寨俞家屋场一侧的山腰中,鹿院坪的绝壁之上,有新田中坝至沐抚朱家河的一段乡村公路和白羊弯的古栈道及新修的险要便道途径于此。站在途径白羊洞的险要高处,鹿院坪地缝也尽收眼底。 

  与名字一样诚实厚道的杨忠诚得知我们要去踏探白羊洞的消息,便与家人一道用镰刀、斧头、钢钎、锄头披荆斩棘,刨土琢石,在十分险要处,还用原木、藤蔓、铁丝捆绑架设了木梯和扶手,修通了去白羊洞的林间小道。同时还邀请了板桥中学的陈容全老师和新田村的王志明书记一同前往。   

  我们一行乘车来到俞家屋场后,在杨忠诚及其亲友们的带领下,沿着这条密林小道,顺山而下,那古木参天的大树,那飘溢清香的翠竹,那胡乱攀爬的藤蔓,各自的魔爪牢牢的深抓在悬崖,山坡的缝隙和泥土中,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并伸展着不同的身段和枝叶,把夏日的阳光挡在林外,清新凉爽,醉人心脾。

  一直往下,一道高深的悬崖天然屏障,出现在眼前,继续前行的唯一选择,就是壮着胆子,凝神聚气,四肢并用,依赖原木、藤蔓、铁丝制成的10余米长的转角木梯攀爬而下,行至梯中,双手紧握木梯,上望是高高的悬崖,下看是深不见底的河谷,让人心惊肉跳,毛骨悚然,两眼只好死死盯着木梯,小心翼翼的移动着脚步,生怕发生不测。

  逾越悬崖,爬过陡峭的山坡,便是白羊洞了。刚到洞口,一股凉风直扑过来,热情的亲吻和拥抱,好似另一个世界。

  极不规则的洞口处,除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熬硝的灶台,还有野羊拉下的黑黄豆般大小的不少新旧粪便,看来白羊洞至今仍有野羊在此出没歇息。

  走进洞内,宽阔的大厅,形似各异,洁白如玉的钟乳石,“一柱擎天,顶天立地;倒挂金钟,犬牙交错;巨型壁画,巧夺天工;大象扇耳,生动有趣;西南卡普,质地上乘;雪莲花开,吸人眼球……”还有活灵活现的飞虎,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除了感叹,就是不停的按下快门。

  那飞虎倒挂在洞壁上,对于我们的到来,毫不畏惧,当电光和镜头对准它时,它并不飞走,而是在那里摇头晃脑,挤眉溜眼,似乎有意挑逗,让人会心一笑。

  洞内除了自然景观,那就是人类活动遗迹,还有不明动物留下的新旧粪便。

  人类活动遗迹,主要是挖硝的空洞、过滤硝水的池子。那时,人们为了制造火药,便用“钻山子、刮皮子”等原始工具,将硝泥,挖出堆起,运到硝池中用水浸泡,硝水透过硝泥和硝池下的倒插石,缓缓的流进“金溶子”,即硝水的出口和硝水池。

  接下来,再将“金溶子”内的硝水挑到洞外,倒进铁锅中煎熬,熬出来的粉末,加上百分之四十的泡木碳灰,再用水浸泡,进行第二次煎熬,待水蒸发完后,出来的粉末叫百货,百货与百分之二的硫磺和百分之二的木炭粉末混合,便就是火药了。

  在洞内熬硝时,说话很有讲究,劳动工具和饮食具等的名字,都与洞外的叫法不一样,比如,挖锄叫钻山子,薅锄叫刮皮子,斧头叫开山子,饭碗叫莲花子,烟杆叫歪脖子……总之都离不开一个子。

  走出洞来,我想,洞内的神秘和未知,还有待考证和研究,比如白羊洞的起源和深度及支系,洞内的暗河流向,钟乳石的规模,还有洞内深处神秘动物的新旧粪便,都有待探询。

  回到俞家屋场,勇慧农家乐的主人正展开双臂,迎接我们的归来,满桌子色香味形的土家山珍伴随着蜂糖包谷酒的芳香,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味蕾,顾不得往日的斯文,一饱口福要紧。那只主人一直舍不得享用的大红公鸡合着野生苞谷菌炖出来的鲜,还有猪蹄膀,四季豆洋芋……的味,无不显示出杨忠诚等乡亲们待人的热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