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恩施新闻 >

(关注一江两山)何去何从五峰山

时间:2016-07-08 00:44 浏览:

何去何从五峰山
——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办事处五峰山村发展调查
记者 周许

通往五峰山的路,挑担卖菜,也许不再是他们的未来。

一位村民从五峰山小垭口向城区走去。

    在恩施市城区,有两座不高的山峦,分列于州城最繁华的舞阳坝商圈东西两侧,其一为凤凰山,其二为五峰山。

    东侧的凤凰山森林茂密,已成为市中心的的森林公园,是市民的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西侧的五峰山,尽管拥有多处自然、人文景点,但是出于多种原因,这座山头迄今仍显萧条,缺乏生机。

    随着城市规模扩大,五峰山这个城郊村已被都市愈来愈多的建筑包围,曾经的“花果山”渐成城中村,除了增加了一些七零八落的民房外,其他方面,几无变化。

    一面是城市的繁荣兴盛,一面是五峰山的清守孤独。在城乡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上,五峰山该何去何从?近日,记者对五峰村进行了探访调查。

曾经的“花果山”

    五峰山村位于恩施市市区东侧,清江东岸,国土面积2.5平方公里。该村现有930户3120人,村民主要以种菜、进城务工为主要收入。

    五峰山三面坡缓,西侧陡俏,整个山体由龙首峰、大垭口、小垭口、宝塔槽、红岩狮等几部分组成,形成5座高低不一、较为连贯的山峰,故又称连珠山。主峰龙首峰海拔1420米,始建于清道光12年的连珠塔矗立在龙首峰山头,是“五峰十景”之一,1983年重点维修,现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是恩施市最先开放的旅游景点。

    五峰山原是一座荒山,清代一直是汉军绿旗施南营的军马场,军马在山上自由放牧,因此山上近3000亩土地一直为朝廷所有。民国建立,清军军马场废弃,五峰山仍为国家公产,从此不再牧放军马,因此更加荒芜。

    民国年间,恩施县商会会长王献谷向政府承包了五峰山,招聘农民垦荒种茶,因此山上民户大量增加,荒地逐渐变为田园,不过彼时,较之高桥坝、土桥坝、红庙、旗峰坝等坪坝地区,仍显荒凉。

    在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中,五峰山的土地分给了农户,这样一来,实际上国家公产变成了私产,直至农业合作化运动,又才收归集体所有。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鄂西特委设五峰山红岩狮,湖北省教育学院(后改国立师范学院)设五峰山大垭口,中国茶叶公司恩施直属实验茶厂亦设五峰山。解放后,恩施县党校设原国师大旧址,五峰山成了共产党干部的培训基地。

    上世纪五十年代,史代富成为五峰山农民的领头人,发起改造五峰山贫穷落后面貌的运动,五峰山人兴茶、兴菜、兴水果,从此五峰山有了“花果山”的美誉。史代富也因此成为全国劳动模范。作家余友三以史代富事迹写出报告文学《花果山迷》,在《收获》杂志发表,五峰山因此名声远扬。

渐成“城中村”

     改革开放后,五峰山村村民一直以农业种植为生计,凭借离中心城区近的优势,村民家家种蔬菜,一般下午劳作,次日清早挑担蔬菜进城变卖,换取现金购买生活所需。

    这种长期不变的生产生活状态,一直维持到现在,农民虽然算不上富足,但能自给自足,维持温饱。所不同的是,直到近些年来,村里多数青年不再继承父辈们的耕种劳作,而选择外出或就近打工。很多青年,甚至不懂得菜地里不同季节该种何物,只不过上了年龄的村民,仍在坚守。

    事实上,这种状况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五峰山村曾经经历过管控不严的移民建房阶段,房屋和人口的增加,山上原本紧张的土地相对减少,加之土地不平整,缺乏连片耕种的基本条件,无法实现规模化种植。“到处是坡地,就是做个蔬菜大棚,都没地方扎牢棚子。”村干部李仁杰说。”较之城郊其他地方,五峰山没有规模化进行农业生产的条件。

    而五峰山四周的发展速度惊人。东北面的舞阳坝、土桥坝,楼房鳞次栉比,街道车水马龙,尽显一片繁华;南面土家女儿城、华硒物流园已是人山人海,正在建设的中国女儿城已现雏形;西面曾经冷落的南门、头道水一带,也在火热开发,飞速发展。

    五峰山,在城市飞速发展的变奏曲中,它孤峰独立,老调重弹。将来,村民们还是继续在这个“城中村”中养猪种菜、提篮小卖吗?

必走“生态”路

    作为五峰山人,一些事件件他们不能忘怀:1982年,连珠塔维修,作为恩施市第一个旅游景点对外开放;1984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乘车经过五峰山;1989年,电视连续剧《天池山血泪》在五峰山连珠塔、茶厂、市党校取景拍摄;2003年,位于五峰山红岩狮的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鄂西特委旧址复修,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外开放。

    2010年,五峰山纳入《恩施州州城整体规划》,将五峰山定位为历史文化遗址景区、自然山体公园、生态观光园和农家乐示范区,并按照功能定位的要求将五峰山景区划分为核心控制区域、限制建设区域和景观协调区域。

    2015年,五峰山纳入《恩施州城山体保护与利用专项规划》,山体主要部分全部划入核心保护区进行重点保护,同时,恩施市已制定《五峰山村生态公园发展规划》,包括清江、凤凰山在内的“一江两山”进行治理。

    作为城市中心最大的山体和最后的城中村,五峰山不应该成为城市发展的“中梗阻”,相反,应该成为城市发展高昂的“龙头”。

    路该如何走?历史与现实,都给出了答案:紧扣“生态”二字,别无选择。一是打造最美的“城中之山”。五峰山与望城坡、柳州城相比较,离城市中心最近,市民登攀最为便利,同时也是最有利于观察恩施核心城区的山体。政府要鼓励农户植树造林,栽花种草,要绿化山头,美化庭院。

    倡导村民转变观念,进行产业转型,改养猪、种菜为发展特色生态产业,栽种玫瑰、草莓、彩椒、观赏菊等(如宝塔组村民邱家玉种植玫瑰发展特色高效农业,还有更多的农民开始种树、搞立体蔬菜种植,发展观赏农业),大力发展特色生态产业。

    二是打造“清凉之山”。因五峰山海拔高于城区,每当炎炎夏日,五峰山上总是凉风习习,是市区群众避暑纳凉的好地方。在绿化山头、恢复植被的前提下,完善五峰山道路基础设施,兴建观景台,以供乘凉和观赏州城夜景。兴建官坡至小垭口、大垭口、龙首山的游步道;规划土家女儿城、中国女儿城、舞阳坝至五峰的游步道。

    三是打造“人文之山”。以提档升级连珠塔景点为核心,打造“连珠十景”(清江、甘泉、危楼、古塔、连峦、朝雾、日出、升月、红叶、绿茶)等人文、自然景观。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进行特色民居改造,对山上房屋进行复古风格统一打造,让每栋建筑具有特色,每栋建筑成为风景,同时让每栋建筑能够成为参观、住宿、餐饮的场所。

    四是打造“红色之山”。保护五峰山烈士陵园、中共鄂西特委旧址,与保护州城叶挻纪念馆、方家坝烈士陵园一道,大力开展红色教育系列活动,发掘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旅游。

    相信,在发展大潮中的五峰山人,会转变观念,放开手脚,顺势而为。他们会以“生态”为基石,以“特色”为目标,走出一条崭新的发展之路。不久的将来,他们会如同高昂的龙首峰一样,成为发展的旗子和标杆,让人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