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恩施新闻 >

(白果新变)白果村寨生态美

时间:2016-08-01 00:39 浏览:

白果村寨生态美
——白果乡生态建设一瞥
记者  周许 通讯员 吴丹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在恩施市白果乡采访了解到,不占天时地利优势的白果乡近年来实现在“夹缝”中强势崛起,其原因之一,是从干部到群众,都具备了强烈的生态意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点深入人心。

    在金龙坝村,村支部书记冉茂文讲了这样一件事:今年6月,邻乡几个村民深夜来到金龙河毒鱼,被“河长”周江等人擒住,大伙不打不骂他们,轮流给他们讲道理。后来,他们认识到错误,承诺投放鱼苗进行“生态补偿”,三天后,他们果然投放了2000多元的鱼苗到河里。

    金龙河是有“倒流三千八百里”之称的马鹿河的发源地,曾经鱼虾成群、河水清冽的金龙河一度遭到严重破坏。该河河长周江曾经是远近闻名的捕鱼能手。“河流污染,过度捕鱼,几乎没鱼可捞了。”周江说。村民意识到生态破坏的严重性,思想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

    护林护水行动,在该乡各村都开展起来,效果非常明显。早些年,瓦场坝村村民不注意保护森林,砍柴,烧炭,粗放耕种,吃到过苦头。“雨季时节,瓦场坝时常被淹,洪水过后,整片的庄稼就没了。”一村民介绍说。

    处于喀斯特地貌区的瓦场坝有一条河流穿境而过,而这条河流只能通过一个溶洞即瓦场大洞渗水,由于植被差,溶洞无法渗透凶猛的洪水,每逢雨季,千亩良田,变成一片汪洋。

    “已经好多年没看到过‘水满金山’了。”当地一位村民说。在瓦场坝,家家户户建起了沼气池,生态能源替代了砍柴做饭。该村实现产业转型,山坡上种茶,实现退耕还林,村民不再受洪水之苦。

    要发展,更要生态。该乡引进的建材、养殖企业,更是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大型养殖企业禽博士花巨资引进培育黑水虻,达到日处理10吨禽畜粪便的能力,该企业还在进一步扩大培育黑水虻,明年,将达到日处理禽畜粪便60吨的能力。在该乡,其他一些养殖建立猪——沼——茶,猪——沼——蔬菜等立方体生态养殖模式,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助农增收。

    在龙潭坝名为“淹水坝”的地方,现在不但不再淹水,却变成了新型产业基地,去年,这里建成了500亩葡萄基地,组建了葡萄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1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在整个龙潭坝村,朋利木业建立近千亩苗木基地,其负责人游光珍早年贩卖木材,转变成种植林木,同时带领周边农户吃上生态饭。

    山乡变美了,曾经不毛之地的茅坝槽村,在清江源现代烟草的带动下,成为现代烟草的产业带,改造一新的特色民居掩映在苍翠的树木间,这里成为城郊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每到秋季,恩利公路沿线灯笼树花开,从七月到十月,花色由金黄变为火红,形成10里灯笼花景观带。槡树坝、沙口驿一带,被灯笼树掩映着的铁路、高速公路和县乡公路在这里交汇,成为摄影爱好者的最佳取景点,争相把美景在这里定格。

    经过生态重建的金龙坝村,被国家住建部评为“民俗文化村落”,一拔又一拔的游客来到这里,感受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的神奇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