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恩施新闻 >

(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硕果丰

时间:2017-04-25 08:48 浏览:

产业扶贫硕果丰
——恩施市精准扶贫工作探索

记者 沈宏臣

  精准扶贫,关键在精准,重点在扶贫,难点在脱贫。

  瞄准145个重点贫困村、14.6万农村贫困人口,恩施市按照“789”时间节点和“622”进度安排,有计划、分步骤推进“户销号、村脱贫、乡出列、市摘帽”,在2019年前,全面完成脱贫任务。

  目标既定,背水一战。恩施市以产业扶贫为主抓手,围绕六大产业链建设,加大投入、精准发力,突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三个重点,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政府主导,龙头带动。恩施市大力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村新型合作组织,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农村建基地、办产业,提高贫困户产业发展组织程度,鼓励发展“互联网+”等新兴产业,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勿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致富能人+贫困群众”“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致富能人+贫困群众”两种产业发展模式散布村寨,白杨坪镇20多家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力。

  该镇熊家岩村桥头坝组蔬菜合作社发展蔬菜350余亩,带动贫困村民40余户抱团闯市场,80名贫困户村民直接就业。贫困户社员谭儒清介绍,合作社统一种苗、销售和技术指导,降低了市场风险,这让他越搞越有劲头。

  白杨坪镇康家坝村旺农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养殖“恩施黑猪”为主,合作社前期投资300万元,已发展社员100余户。“现在养猪年收入近万元,加入合作社,收入更有保障了。”技术、防疫以及高于市场价回收等政策让社员李昌敏信心十足。

  注重“短、中、长”结合,新塘乡打富硒牌、有机牌、培育专业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市场主体,扶持村级合作社和能人大户,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今年上半年,全乡管护茶园面积4500亩,产值达156万元;1.44万亩高山反季节蔬菜实现经济效益1350万元;出栏生猪2.7万头,实现产值5000万元。中药材、干果、漆树等种植业蓬勃发展,为当地群众提供持续增收的动力。

  蓄势发力、精准脱贫。恩施市以产业发展为主抓手,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每个重点贫困村专项扶贫资金投入每年不少于100万元,统筹其他部门资金投入不少于500万元,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三岔乡采用“1+4”、“X+1”帮扶模式,驻点单位及全乡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将产业扶贫作为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的有效措施,以产业引导贫困户脱贫致富。

  该乡布局的“烟叶、马铃薯、精细蔬菜、旅游”4大产业带,共发展烟叶5300亩、良种马铃薯近4万亩、精细蔬菜基地1万亩,恩鹤沿线3000余亩小水果基地长势旺盛,组建各种专业合作社10多家,让3000余贫困户尝到了甜头。

  去年11月,该乡还投入资金150余万元,为1716名贫困人口免费发放核桃、甜柿、白花桃、空心李等各种树苗10万株,指导贫困户发展林果产业。“去年种的10多亩核桃,明年可以挂果,丰产后,一亩核桃可收入万多块。”三岔燕子坝村贫困户蒋伟笑得合不拢嘴。

  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芭蕉乡因村因户制宜,找准帮扶方法,通过制定帮扶脱贫计划、落实精准扶贫措施变“输血”为“造血”,推进各类贫困对象逐年逐批脱贫。该乡200多家茶叶加工、合作社大户、产业大户,分别结对帮扶1户精准识别的贫困户,不断增强贫困户的自身造血功能。米田、王家、白岩、南河等村贫困户新发展茶叶1500亩,改造老茶园2000亩,抓好1000亩有机茶园示范基地创建。

  守住绿水青山,提升生态效益。龙凤镇对25度以上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建成生态庭院800余户、人工湿地127户,林下套种魔芋、金银花等经济作物5000亩,户平收益近3000元。打造休闲观光体验农业,建成茶叶、烟草、蔬菜、花卉、小水果等现代农业基地4.5万亩,5000余贫困户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