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黄石资讯 >

听杖朝老人讲述大冶商业精彩变迁

时间:2019-01-05 00:03 浏览:

■本报记者 周雨婷 文 朱昶俊 摄

  从“有啥买啥”到“买啥有啥”,改革开放四十年,见证了大冶商贸业巨大变化的卢朝欢老人,不禁感叹,“现在的生活真是太好了。”
  说起改革开放,今年80岁的卢朝欢打开了话匣子。
  改革开放之前,卢朝欢一家人在生活上没啥要求,能吃饱穿暖即可。“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买米买油都需要粮票、油票,还是定量定购。”卢朝欢回忆道,当时的粮食按照不同年龄、职业分级,依据劳动强度和体力消耗等评价标准进行定量供应。粮食局、食品公司、供销社则是大冶人购买商品的特定地点。
  1978年,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国家经济蓬勃发展,各种票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计划经济被市场经济取代。
  改革开放的第一个10年,用卢朝欢的话说,那就是“一日一个样”,可供人们消费的商品数量也多了起来。大冶铜都小商品市场也在此时应运而生。市场内服装、鞋帽、毛线、包具等小商品一应俱全。“小孩子要买什么衣服,都上铜都市场买,便宜实惠。”卢朝欢笑着说。
  如果是家里需要购买锅碗瓢盆等杂货,卢朝欢的第一选择则是有着“大冶汉正街”之称的墈头街。“铜都市场主要卖服饰类,墈头街主要是家居杂货,分类明确。”
  改革开放的第二个10年,和周围人一样,卢朝欢家的生活水平渐渐有了提升。1990年,卢朝欢家有了一台黑白电视机,是儿媳妇的嫁妆。在那个年代,电视机是一种稀罕物件。“谁家有个电视,四邻八街的都围过来看。”
  1996年,卢朝欢的家搬到大冶老东街。随后几年,卢朝欢家里的家用电器也开始多了起来,那台黑白电视机换成了大彩电。那时,新街、黄狮海的电器卖场也开始繁荣起来,与铜都小商品市场、发达市场连成一片,成为了大冶市民的购物“天堂”。
  改革开放的第三个10年,卢朝欢突然发现,中商平价、冶商平价、武商量贩等大型超市出现在了大冶街头。超市的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货品,很多进口食品他甚至从没见过。他和老伴有时会去超市逛逛,买些蔬菜、日用品,方便快捷。以武商量贩超市为例,该超市货物单品数量已从开业初的15000多个发展到了现如今的30000多个。
  进入改革开放的第四个10年,在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带动下,大冶市民生活消费逐渐走向品质化,大冶也出现了新的商业业态。
  2011年12月31日,雨润中央商场开业。这座集吃喝玩乐为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为市民带来了全新的服务和体验,而卢朝欢的孙子、曾孙就是商场的常客。“一到周末,小孩子就嚷嚷着要去雨润吃炸鸡、看电影、玩游乐场,把一天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
  现在,卢朝欢早已过上了吃穿不愁的好日子。每天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去公园散散步,锻炼身体,生活也开始讲起了品质。卢朝欢说,自己享福的日子到了!
  
  大冶改革开放大事记:
  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为主导的商品经济日趋繁荣,国营百货和供销社逐渐淡出历史,逐步发展成以私营、个体经济为主。据相关部门统计,2017年大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25亿元,是1978年的215倍,年均增长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