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黄石资讯 >

产业扶贫促增收 村民走上致富路 灵乡1261名贫困人口向贫困告别

时间:2020-05-09 11:09 浏览:

■本报记者 周雨婷 通讯员 张友江 文/摄


  村前春风拂柳,小桥流水;湖塘小荷尖尖,果园鸟儿啼鸣。被纳入全省首批乡村振兴试点的灵乡镇大庄村幼泉湾,经过近两年的道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一幅村美民富的乡村田园风景渐次拉开。
  近年来,这样的风景在灵乡镇随处可见。
  风亭村村民袁福中曾在上海从事花卉种植12年,2018年他与妻子一起回到家乡,托管村民土地100亩,种植非洲菊。4月28日,袁福中介绍,花期时节,每天可采摘销售鲜花5000余株,收入近3000元,每天可安排当地劳动力10余名。这一花卉基地已成为带动当地村民致富的一大产业。
  无独有偶,子山村也在生态发展、产业带动脱贫上“做文章”。去年,经过颜餐电商推荐和镇政府支持,该村正式引进金丝皇菊项目,并将其打造成为村级产业发展的龙头。60多岁的村民吴高昌是村里的贫困户,自从金丝皇菊种植基地成立以后,他就跟村里其他贫困户一道,被安排到这里做事。“像我这样大的年纪,在外面根本找不到事做。被村里安排到这里帮着做整地、开沟、铺膜、除草、剪枝等这些农活儿,我还是能做好的。每天有80元工钱,一月一结,我心满意足了。”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灵乡镇突出党建引领,强化产业扶贫,不仅探索“党支部+村庄理事会+合作社+土地”乡村振兴模式,重点扶持7个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先后建成千亩稻虾、山桐子苗木、铁皮石斛等特色产业,还积极推广贫困户“土地流转得租金、资产入股得股金、劳务用工得薪金”增收模式,引导各村立足实际,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优势,多渠道带动群众增产增收。
  贫困村风桥村推动康之堂扶贫项目,通过流转闲置山场土地,探索“项目+扶贫”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已建成以铁皮石斛、梅花鹿养殖、产品深加工于一体的特色种养殖基地,直接带动贫困户35人就业,人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非贫困村岩峰村建设1800亩山桐子育苗基地,吸纳当地富余劳动力300余人就业,有力带动了周边贫困户就业。
  与此同时,该镇充分利用大王山等山水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养生养老等项目,成功举办滑翔伞系列赛事,引进四季花海、中吉生态农业、芭山漂流等一批文旅项目,通过项目建设带动贫困户就业100多人。
  截至目前,该镇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11户1263人,共完成脱贫610户1261人,7个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