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黄石资讯 >

大董村:扶贫产业托起群众致富梦

时间:2020-08-26 09:00 浏览:

■本报记者 陈婷 见习记者 潘玲 文/摄


  刘仁八镇大董村曾经是个交通不便、环境闭塞的省级贫困村,在村“两委”和市总工会驻村工作组的共同努力下,村里道路不断拓宽,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增多,村级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托起群众致富梦。
  
  固本强基
  村庄产业振兴有了“主心骨”
  
  “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村子强不强,全看领头羊”。大董村“两委”班子是2018年换届选举产生的,由6名成员组成,其中80后2人,90后1人,平均年龄43岁。村党支部书记万大造思路清晰,干事雷厉风行,村“两委”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协作。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大董村荣获了“大冶市十佳红旗型党支部”荣誉称号,为实现“产业兴,脱贫稳,防返贫”,打下坚实基础。
  “村里没产业,说什么都没用。有个产业,即使没扶持政策了,贫困户还能留在村里产业就业。”万大造说,产业扶贫是贫困地区脱贫直接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造血功能的长远之计。为了保证有足够的土地发展村级产业,村“两委”多次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向村民讲清村集体发展产业化经营思路,细致说明壮大村级经济的必要性。最终,全数收回100余亩低价流转的土地。
  土地使用权的回收为发展产业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基础。但是种什么更赚钱,村里琢磨了一段时间。
  
  发展产业
  激活脱贫致富“活水源头”
  
  为充分利用前期收回的土地资源,实施“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战略,大董村“两委”深入市场调研,咨询有关专家,决定建设水果采摘基地。
  “杂柑经济附加值高且市场前景好,消费者的认可度也很高。”驻村“第一书记”田军说,经多方比较,村里特地从阳新军垦农场引进优良树种,平时的剪枝、打顶、施肥等技术方面,也有专家指导,确保杂柑种植做好做强做扎实。
  今年,大董村在去年100亩杂柑种植产业的基础上扩建了80亩,目前已完成土地平整,果苗将在年底前全部栽种完毕。“柑橘挂果要三到五年,丰产后,保守估计,每年可为村集体收入增加至少50万元。”田军介绍,目前杂柑产业基地有20余名贫困户务工,主要工作是除草,每人每天80元的工资,一年下来至少有3000元的收入。村里留下来的劳动力,要么年纪大,要么身体抱恙,在家门口就业,也能省去外出找工作的不便。
  
  反哺村民
  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
  
  为增强发展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大董村完善“村财镇管一账户、收入支出两条线”等管理制度,明确村级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经村党组织集体研究、接受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确保村集体经济发展行得稳、走得远、能壮大。
  2018年,为寻求发展的新路子,盘活集体资产,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大董村采取“村+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投资30万元(其中20万元资金、房屋折价10万元)控股大冶市红山种养殖合作社。万大造介绍,该合作社是由村里同致富带头人一起成立,优先收购贫困户、村民的黄豆、绿豆、芝麻等农副产品,加工成豆豉、腐乳售卖,第二年就获得分红2万元,确保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我们不搞行政命令,不搞硬性摊派,所有项目建设资金均由村集体出面筹集,所有收入都归村民。”万大造解释,已建和扩建的180亩采摘基地经营权全部归村集体所有,并将所得收入反哺村民。“收益好的话,做到医疗兜底,就是除医保报销之外,老年人、贫困户等有医疗需要的,都由村里进行补贴。”
  大董村从创新发展模式上找准突破口,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思路和新模式,推动村级经济健康发展,促进了村民脱贫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