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孝感新闻 >

沃野欢唱丰收歌

时间:2016-03-10 00:26 浏览:

  阡陌纵横,沃野千里。
 

  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100个重大工程项目。在农业领域,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着力建设农业强市”为主题,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突破农业发展“瓶颈”,一场田间地头的“工业革命”悄然兴起。
 

  201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489亿元,农业增加值264亿元,均高于“十二五”规划目标;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二连快”;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年首次突破万元大关,2015年预计达到12780元,五年年均增长13.37%。
 

  数据巨变,见证发展成果。绿色生态农业遍布澴川沃野,方兴未艾,势头强劲,为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高产创建结硕果
 

  金秋时节,走访澴川,颇有看头:以香稻、糯稻为特色,水稻高产创建建设风生水起,掀起了全市优质稻米生产加工热潮;以汉川为主,棉花高产创建日益强盛,带动全市棉花生产;以大悟、孝昌为主,油菜、花生基地建设和产业建设大潮涌起,顺利推进;绿色精品林果产业和汉江水生蔬菜产业备受青睐,俏走各方;名优茶叶产业基地交相辉映,茶香四溢……
 

  仓廪实而民心安,农业强则百业兴。近年来,我市加快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规模化、绿色化,优质稻米生产加工、优质棉花生产项目建设、优质茶叶基地建设、无公害蔬菜、水果产业发展“比翼齐飞”,高产创建稳步推进,硕果累累,日益释放出“黄金效益”。
 

  以香稻产业联盟为依托,构建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的生产模式,春晖集团、安陆禾丰米业、应城豪丰米业、香润种植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开展订单生产;以汉川、应城为重点规划油菜基地150万亩,以大悟、孝昌为重点规划花生基地50万亩,以云梦富思特集团30万吨油脂项目等为代表的油料加工基地建设如火如荼;占地300亩的悟道茶产业园落户大悟阳平芳畈工业园,依托“中华孝文化名茶——大别山悟道茶”的品牌优势,茶叶利用价值倍增;依托汉川志成莲藕公司,云梦天梦公司蔬菜加工基地,水生蔬菜品牌建设方兴未艾,成为孝感又一张靓丽名片。
 

  据统计,到2015年,全市优质水稻基地面积达200万亩,基地优质稻优质率达86%以上;优质绿茶基地面积达40.5万亩,产量1.2万吨以上,产值在14.5亿元以上;棉花种植达30.78万亩,3个部省级万亩高产创建目标任务圆满达标验收;优质果品面积发展到近20万亩,主要以桃、枣、李为主;全市35家大型莲藕种植、加工企业加入水生蔬菜协会,共同推进蔬菜产业发展,蔬菜种植面积达150万亩左右,产量390万吨,居全省第二位。
 

  全市共有“三品一标”企业235家、产品 674个。其中,绿色食品企业49家、产品290个;无公害农产品企业165家、产品359个;有机食品企业9家、产品1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3个(获农业部批准的4个)。全市农业“三品一标”产品年总产量达到356万吨,年总产值13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4.5%。
 

  特色农业效倍增
 

  绿油油的连片水稻长势喜人,环绕稻田的水面上,不时有小龙虾、甲鱼调皮地伸出小脑袋,晒着太阳,画面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这稻田里套养小龙虾和甲鱼,鱼肥虾美稻飘香,全年生产,全生态种养……”金秋时节,走进应城杨岭镇五份村“鳖虾鱼稻”生态种养殖基地,基地负责人朱剑谈到稻田养虾、养鳖,格外兴奋。
 

  何为“鳖虾鱼稻”生态种养殖模式?
 

  朱剑介绍,甲鱼放在稻田里养,可以在水稻丛中玩耍,吃稻田里的小鱼、虫子,也可以吃小龙虾,减少饵料投入。同时,甲鱼还可以疏松土壤和捕捉害虫,水稻不再需要除草、施肥和用药,产出的大米生态绿色。别人的稻田里怕虫子多,我们这里还专门用灯把虫子引诱过来,让鳖虾当美餐。
 

  种稻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养甲鱼不喂饲料。这样干,究竟划不划算?
 

  “以前种水稻每亩地要用50亩斤磷肥、60多斤氮肥和少量农药,加上种子,差不多要花800多。但是,水稻产量也就1000多斤左右,一年下来挣不了几个钱。自从弄了这个500亩基地后,每亩800多块的农药化肥钱省下来了,亩平均产值达1.36万元、纯收入过4000元,相当可观。”朱剑指着眼前的基地,给我们算了一笔明白的经济账。
 

  应城稻鳖共生,鳖虾混养的特色农业模式,承载着村民们发家致富的梦想,盘活了农田,实现了原生态、无污染,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是我市发展特色农业板块的生动实践。
 

  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农业经营也如此,有特色的农业才有持久生命力,才能增效。
 

  近年来,我市实行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种植,加快高效、优质、特色板块建设,优质稻、蔬菜、油料、畜禽、水产、林果六大特色农业格局初现,特色板块农业比重超过60%;打造“一县一品”,云梦的蔬菜、大悟的茶叶、安陆的畜牧、汉川的水产、孝昌的苗木、孝南的休闲农庄亮点纷呈,各具特色……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农业优势特色种养基地遍地开花,硕果累累,既丰富了澴川百姓的“菜篮子”,又激活了农业经济的“脉搏”。
 

  产业经营添动力
 

  去年10月下旬,记者在汉川西江乡昊丰万亩蔬菜基地看到,一畦畦碧绿的蔬菜生机勃勃,长势喜人。
 

  基地发起人成永红是西江乡红星村村民,之前在广州做服装生意,想到家乡江汉平原农业资源丰富,决定回家发展种植业。
 

  “小作坊”不如“大产业”,“单打独斗”不如“抱团经营”。为了扩大规模,壮大产业,昊丰蔬菜种植合作社按照每亩200元的标准,季节性流转土地面积7000多亩,覆盖了西江乡5个村1800多户。此外,合作社还带动500多农户发展秋冬蔬菜订单种植面积4000亩。
 

  合作社采取“统一集中育苗、统一翻耕整地、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生产管理、统一组织销售”的模式,甘蓝、白菜亩产7000公斤,畅销国内各省一级批发市场,也向韩国、俄罗斯大量出口。产品适销对路,供不应求,仅秋冬一季亩平增收2000元以上。
 

  通过“市场+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蝶变效益持续发散,昔日不起眼的绿油油的蔬菜,华丽变身成了西江乡的绿色致富产业,让农民收获了喜悦。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长期以来,分散的经营方式束缚了土地活力,降低了农业效益。如何破解“谁来种地”、“种地效益低”难题?如何盘活土地,让荒地和闲置地变成“金窝银窝”?
 

  近年来,全市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土地股份合作模式、龙头企业经营模式、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模式,农业合作社模式,创新了农村土地经营机制,掀起了一场场“土地革命”,孝南“春晖”模式、安陆“禾丰”模式、汉川“福星”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蓬勃兴起。同时,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休闲体验、生态观光农业,不断拓展农业功能,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实现“一产接二连三”,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截至2014年底,全市休闲农业点数为766家;休闲农业综合收入9.44亿元,全年利润总额3.77亿元;从业农民增收1063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22600元;全年休闲农业点的工资支出达到3.64亿元,95%以上被当地农民领取,有力带动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奋蹄疾驰,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多赢局面,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和持续发展后劲。
 

  绿色生态农业一路高歌猛进。我市被列为全国优质商品粮基地,6个县市区列为产粮大县,安陆、汉川、应城、云梦列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孝南、汉川、应城列为“全国现代渔业试点县”,安陆为“全国银杏之乡”、大悟为“全国名茶之乡”,云梦列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生态农业“绿”浪来袭,沁人心脾,澴川大地处处是禽满圈、粮满仓、菜飘香、山披绿的喜人景象。(记者谢蕾)


[参与互动,请访问槐荫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