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孝感新闻 >

驻孝空降兵部队的光荣历史

时间:2017-06-15 01:01 浏览:

血脉相承铸荣光
——驻孝空降兵部队的光荣历史

  有这么一支英雄部队,险仗、恶仗,仗仗打得惨烈;保卫战、伏击战,战战生死攸关。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几经挫折不断奋起,历尽苦难淬火成钢;
  有这么一群战士,把理想化为双翼,在天空绽放花朵;把军威握成拳头,听天地风云怒吼;把忠诚写在胸口,随钢枪伴随追求。
  这支英雄部队的名字,跟英雄黄继光、邱少云和上甘岭战役紧密相连;这些战士的血液,翻滚着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那是革命先辈们的光荣传统,来自于党和人民的使命召唤。
  信念如旗,凝聚磅礴的力量;理想如炬,照亮前行的征程。
  他们所属驻孝空降兵部队。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英雄的中国空降兵。
  铁心跟党走
  驻孝空降兵部队,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其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是由太行区人民子弟兵继第三、第六纵队之后组建的第三支野战纵队。“铁心跟党走”是空降兵部队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积淀下来最宝贵的品质、最鲜明的特质。60多年来,空降兵部队始终坚定“铁心跟党走”的政治信念,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党绝对忠诚。
  首任军长秦基伟在13岁参加黄麻起义时,便立下“为了革命,我什么都可以不要”的铮铮誓言。长征途中,老军长身体负伤,先后两次被部队要求留下养伤,两次又偷偷跟上队伍,他自己讲:“铁心跟党走,革命到底,就是活着干,死了算!”
  老军长秦基伟的信仰为之后的空降兵部队埋下了一颗红心向党、铁心跟党的“红色种子”。上甘岭战役中,战士们英勇奋战43天,“为党中央、毛主席争光,杀敌立功的机会到了”、“让党和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的口号伴随着硝烟,化为冲锋的号角。在这一信念的指引下,志愿军第15军在上甘岭战役中歼敌2.5万余人,涌现出了上万名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等38位英烈与敌同归于尽,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和平建设时期,空降兵部队同样“铁心跟党走”。
  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中,空降兵部队闻令而动、千里驰援,连续奋战97个昼夜,从废墟中救出幸存者135人,转移受灾群众2.2万人,出色完成千吨物资大空投、“小木岭”大营救、紧急驰援麻柳坪、南坝架设“连心桥”等重大任务。特别是空降侦察小分队的15名勇士,为了给救援物资空投和上级决策争取有利依据,在无引导、无标识、无气象资料条件下,从5000米高空的生死一跳,生动诠释了听党指挥、服务人民的崇高意义。此次救灾中,涌现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其中8个单位和12名同志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全国抗震救灾模范”。
  一个苹果传着吃的战友情
  危难关头,大家抢着上;条件越艰苦,战友情谊越深厚;战斗越残酷,官兵团结越牢固。这种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战友情谊,在新的历史时期更显珍贵。
  上甘岭战役中,135团7连8名官兵将一个苹果传吃两遍的故事,彰显了危难关头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成为英雄部队团结友爱的典范。相似的故事远不止一个。在同一场战役中,134团8连的几十名战士也坚守在坑道里,不过半壶水,轮了两轮还没喝完。大家说,“报话员最辛苦,声哑唇裂,该他喝”。报话员说,“伤员最需要水,让伤员喝”。轻伤员又让重伤员,重伤员说,“你们还能上去冲锋,该你们喝”。最后还是指挥员下命令,报话员舔了两口,那半壶水又被挂在了石壁上。
  最浓不过战友情,尤其是并肩作战的生死情谊。91团8连的战士在得知坚守1号阵地的86团3连仅剩1名战友时,立即派出唯一的预备力量前去支援。战士朱有光、王万成临危受命,眼看着阵地就要被敌人撕开一道口子,二人毅然冲入敌群,拉响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为后续部队赶上来打退敌人、巩固阵地,争取了时间。
  60多年来,空降兵部队始终牢记这一优良传统,在推进部队建设发展的进程中,积极构建官兵一致、团结奋进的浓厚氛围,在战备训练、重大演习、抢险救灾等任务中,上下之间,同志之间始终保持着真挚的同志情、战友爱,成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重要保证。
  空降兵某部排长杨晓林,在一次新型伞试跳中,因空中合成风过大,与另一名战友的伞绳缠绕在一起。危急时刻她沉着冷静,割断缠绕的伞绳用力将战友推开,最终两人安全着陆。入伍9年来,杨晓林先后完成数百次跳伞任务,个人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2012年被评为全军和武警部队“百名好班长新闻人物”,2015年又被评为“全军巾帼建功先进个人”。
  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
  1950年9月29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新中国的空降兵们迎来了第一跳。
  参加试跳的62名官兵从800米高空成功首跳,安全着陆。他们仅接受了11天的训练,远短于现在3个月的国际通行训练周期,心理恐惧一度成为了最大的“拦路虎”。在那个年代,连电灯都少见,就更别说背着伞包从飞机上往下跳。但是,空降兵的字典里没有害怕、没有后退,正是靠着“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的战斗精神,第一代空降兵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奇迹。
  60年代中期,中苏关系彻底破裂,彼时的空降兵部队刚刚完成扩建,面对苏联的技术封锁,为满足部队作战、训练和演习需要,军党委提出“要完成新伞兵伞的改进、试验、定型”,迎难而上最终研制出我们自己的降落伞,结束了我国降落伞进口和仿制的历史,空降兵从此走上了一条自主创新、快速发展的道路。
  在炮火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在磨砺中壮大……回顾空降兵部队的整个发展历程,也正是靠着一代代官兵“艰苦创业、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
  1998年长江抗洪抢险中,万余名官兵像坚守上甘岭阵地一样防守长江大堤最险段,像黄继光堵枪眼一样堵管涌战洪魔,担负起了“二江十一河”的守护和突击抢险任务。在连续奋战79昼夜后,成功解救和转移群众5.4万人,以人在堤在的信念坚守堤段未溃一口,取得了抗洪抢险的最终胜利,抒写了伟大的抗洪精神。期间涌现出了“抗洪抢险英雄营”、“抗洪抢险先锋营”、“抗洪抢险先锋连”和“抗洪勇士”等一批光荣集体和英模人物。
  2015年7月,空降兵“雷神”突击队代表全军特种部队走出国门,远赴哈萨克斯坦参加了“金鹰-2015”国际特种侦察兵比武竞赛。官兵们克服高温酷暑、饮食差异和语言不通等种种困难,凭借坚韧的意志、过硬的本领、顽强的作风,超越美国、俄罗斯等老牌特种兵,最终夺得8个单项第一,总成绩位列所有外国参赛队第一名,为祖国和军队争得了荣誉,让鲜艳的八一军旗在异国土地上高高飘扬!
  历经60多年的艰苦磨砺和不懈奋斗,“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的使命担当,早已熔铸成空降兵战士的灵魂,深深印刻在每一名官兵心中。行源于心,力源于志。他们怀揣着理想信念,步履铿锵,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