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恩施新闻 >

巴东水坡村的垃圾围村“反击战”

时间:2016-02-08 07:18 浏览:

记者谭举先 通讯员付瑞勇 饶自爱

垃圾乱扔、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流……生活垃圾包围了村庄,开窗蚊虫飞、下地污秽粘。前几年,巴东县水布垭镇水坡村一直身陷生活垃圾的“苦海”中。

水坡村现有22个组,537户农户,人口1876人,该村坐拥巴鹤线进入水布垭镇的第一道门户,华中地区最大的高山岩溶淡水湖也置身其中。2011年,仅五个月时间,公路主干道沿线152户居民完成了民居改造,别具一格的民俗村庄幻作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没想到村庄形象虽提了一个档次,可生活垃圾却抹了黑,这让我有点不知如何是好。”谈起村民责骂生活垃圾随处可见的现象,村支部书记杨应双不知所措。

不能让生活垃圾砸了牌子、坏了名声。作为村支书,杨应双自知责无旁贷。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看似简单,但村民的卫生意识还没跟上,加之村级资金严重匮乏,垃圾池、垃圾桶不能配套安装,还聘不到专职保洁员,要想一时让村子变样,难度可想而知。

村支两委干部决定推出治理“大动作”。组织村民代表开会集体讨论编订《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意见》,并写进《村规民约》中,借助屋场会、代表会扩大宣传和普及度。同时,各单位、农户严格履行房前屋后“三包”,即包收集归类、包清理打扫和包运走处理,在主干道、人口密集区村民自筹资金建起了3个垃圾房,实行联户使用、定时轮流清理。

一时间,“让垃圾不出村,让污水不入河”“树上有鸟、河里有鱼、地里有虫”等标语纷纷上墙。今年70多岁的谭祖强,当了34年的村民小组长,他说:“这墙上的字还真灵,院子有一点杂物就很不顺眼,就忍不住拿起扫帚扫两下子。”

如今,垃圾不乱倒、柴草不乱堆、杂物不乱放……已在村民心里烙上了印,大家都害怕自家的脏乱给“美丽乡村”创建添堵。

村民文明素质上来了,卫生意识提高了,可生活垃圾又该如何有效处理呢?

水坡村是典型的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结构,经过反复调研和探索,该村对地处偏僻、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组采取“户分类、户收集、户处理”的模式,鼓励农民灵活多样处理生活垃圾;人口集中地则依托“户分类、集中入池和清除”模式,由垃圾房管理人轮班清理。

杨应双认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重在农民的自觉行为和卫生习惯,贵在常态化。为让村民形成自觉处理生活垃圾的习惯,村委会每年两次对室内、室外、门前屋后清洁情况进行检查评比,颁发“最清洁户”“最不清洁户”两个牌子。去年,评选出“最清洁户”67户,“最不清洁户”仅2户。

“太丢人了,一点疏忽就留了‘败名’。”二组村民邓宏彩平时家里家外收拾得一尘不染,但评选当天,他负责的村候车厅杂物堆积成山,一下沦为“最不清洁户”。

地面干净了,还得让空气也干净起来。去年,水坡村率先响应禁鞭政策,一个春节下来,没有一声鞭炮声响。

走在山青水秀的水坡村,镶嵌在省道和淡水湖间的休闲观光葡萄园开始挂果,顿感绿意撩人。放眼四望,道路纵横交错,屋舍雅致俨然,处处鸟语花香,被垃圾包围的村庄正脱胎换骨,蜕变成清洁、生态、环保的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