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恩施新闻 >

宣恩县推进扶贫攻坚走笔

时间:2016-04-01 04:40 浏览:

记者李以国 通讯员舒鸿妍 李新

初夏时节,宣恩县万寨乡的伍家台贡茶基地,茶园翠绿,清风宜人。放眼望去,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近年来,宣恩牢牢抓住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机遇,推进精准扶贫与片区攻坚深度融合,变“大水漫灌型”扶贫为“精准滴灌型”扶贫,结合自身实际走出扶贫路上的“宣恩突围”。“十二五”以来,全县共减少贫困人口3.98万人。

广泛凝聚攻坚合力

柏子坳村是一个地处李家河镇的偏僻小山村,产业不强,交通闭塞,以前是该镇有名的贫困村。

2013年,该村被确定为全省重点整村推进扶贫村,在州委组织部、州老干局、州中心医院、州建行等单位组建的州直农村工作队的对口帮扶下,该村先后启动10个扶贫项目,村容村貌不断发生变化,成为宣恩县扶贫工作亮点村。“去年,我们村又被确定为金融扶贫示范村,入会102户,交纳会费207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从2012年底的3384元上升到2014年底的4800元。”村支部书记吴丛辉自豪地说道。

近几年来,宣恩坚持实行扶贫开发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将扶贫开发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严格落实“1321”扶贫工作机制(即一名县级领导,带领两至三个部门,用两年时间帮扶一个村脱贫致富),整村推进规划不实现“不撤兵”,帮扶村不脱贫“不脱钩”。

为了努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宣恩有效整合行业资源,强化部门职责,对项目资金实行统筹安排、综合调度、捆绑使用、集中投入,做到“扶贫开发的重点在哪里,部门项目的重点就在哪里;产业发展重点在哪里,配套设施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形成目标同向、上下一盘棋的格局,实现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在全县“村企共建、定点扶贫”活动中,30余家企业踊跃参与,累计投入资金200多万元。

同时,该县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全年综合目标责任考核,并将整村推进扶贫、扶贫搬迁纳入民生工程督查重点,实行月通报、季督办、年考核,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有力、有效推进。

从“漫流”到“滴灌”

在柏子坳村委会健身广场上,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闲聊,不时招呼着在一边玩耍的孩子们注意安全。这里原来是一片坑洼地,因没有资金维修,场地边长满了杂草。后来,通过整合扶贫资金,将其改造成广场,配置了乒乓球台、篮球架及各类健身器材,同时还配备了医务室、图书室等,成了村民们休闲活动的好场所。

说起村里的变化,吴丛辉深有感触:“自从柏子坳成为整村推进扶贫村以来,村里发生了很大变化,民心顺了,道路平了,产业壮大了,家里的灯也更亮了,院坝更干净了,发展的底气也更足了。”

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宣恩县量身定制帮扶措施,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为了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我们对贫困人口进行逐村逐户调查摸底、建档立卡,通过划线定贫的方式,由高到低确定贫困户名单。同时,建立健全‘三进一退’机制(因灾、因病、因学致贫且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贫困标准线的进,高于贫困标准线的退),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进则进、应退则退。”宣恩县扶贫办负责人说。截至2014年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2.1万户、7.42万人。

同时,针对不同致贫原因,实行一村一策、一户一策,从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贫困群体自身能力提升等方面制定具体的帮扶办法,并为特殊困难对象提供低保提标、医疗保障、教育扶持、就业促进、产业扶持、交通服务、饮水安全保障、住房保障、社会保障、结对帮扶等“10个大礼包”;强化“扶贫资金是高压线”的意识,设立财政扶贫资金专户,严格执行资金报账制、公开公示制、定期审计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到专账管理、封闭运行、专款专用,确保将扶贫资源用在真正的扶贫对象身上,做到资金管理精准。

自“十二五”以来,宣恩县共启动实施40个村整村推进扶贫、20个老区村帮扶工作;新建特色高效经济林2.8万亩,改造1.14万亩;按照户均补助5000元的标准,培植“4450”生猪养殖户650户;新建和维修村组公路2100公里、饮水池126口、村级活动场所60个;完成扶贫搬迁1803户;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1.4万人次。

金融和扶贫“联姻”,激活扶贫“内生力”

“往年,钱找钱,易。没钱找钱,难。没钱的农民想找钱,难上加难。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有互助社了,就感觉找到了发展的‘靠山’一样。”椒园镇黄坪村十一组村民曾召贵的说法。

曾召贵是宣恩县金融扶贫的受益者之一。他家种有6亩黄金梨,由于今年投入了10多万元新建房屋,导致生产发展流动资金短缺。于今年5月刚刚成立的宣恩县椒园镇黄坪村扶贫互助社得知这一情况后,伸出了援手,为他提供了担保,使他在宣恩农村商业银行椒园支行获得了5万元的贷款,解决了黄金梨生产过程中购买农资所需资金。

近年来,宣恩县围绕增强贫困村、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以村级扶贫互助社为平台,以互助资金为担保基金,实行“三降一扩”(即降低贷款门槛、降低贷款成本、降低信贷风险和扩大贷款规模)融资模式,积极开展政策性贷款担保试点,为金融机构参与扶贫开发搭建平台,破解了农民发展生产贷款难题,实现了扶贫资金与信贷资源的有效对接。

目前,该县已在万寨伍家台、晓关倒洞塘、椒园新茶园等13个村进行试点,共吸纳会员656户,发放贷款253户;累计发放金额达到323万元,平均每户1.28万元。“下一步,我们计划在3至5年内筹集资金5000万元,其中政府配套1000万元,重点扶持100家金融扶贫互助社、1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中小企业及3000户农业种植、养殖及加工大户。”在谈起下一步的帮扶计划时,宣恩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道。

路通了,水通了,钱袋子变鼓了,老百姓的愿望正在一个个实现,宣恩的扶贫“突围”之路正显现出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