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襄樊资讯 >

襄州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时间:2018-05-14 11:33 浏览:

  【消息】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襄州区用“五美”标准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让村民乐享“空间优化形美、绿色发展生产美、创业富民生活美、村社宜居生态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幸福生活。

  抓规划 建新房

  “面积大了,采光好了,居住条件比以前好多啦。”言语间,满满的幸福写在襄州区龙王镇红水家园新社区居民刘天华脸上。刘天华说,住了几十年老房子,如今搬进了新小区,水、电、气样样齐全,小区环境干净卫生。

  在襄州区,像“红水家园”这样环境优美的社区还有刘岗新社区等。该区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发展,完善各镇镇域规划、中心集镇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加强镇域经济发展规划和指导,凸显镇域特色,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四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

  怎样才能让群众心聚在一块、行动在同一起跑线上?双沟镇郑张营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通俗易懂、鲜活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转化成群众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该村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让村民参与进来、共同分享、共同提升。

  到2021年,襄州区将按照“五美”标准,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村20个、村庄综合整治样板村300个,发展“美丽乡村”样板户2000户,创建精品旅游线3条,让60%以上的村庄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改旱厕 美环境

  热水器、洗手盆、洁白的瓷砖、整洁的环境……这是笔者在古驿镇外沟村村民家的卫生间里看到的场景。该村村民深有体会地说:“以前村里都是旱厕,很不卫生。现在不一样了,上完厕所用水一冲,一点臭味都没有。”

  笔者在外沟村看到的景象,只是襄州区全面推进农村改厕工作的一个缩影。农家小院沿用多年的旱厕不见了,封闭、清洁又经济的水冲式厕所进入千家万户。

  以“厕所革命”为抓手,邵棚村彻底解决居民如厕难题,净化乡村环境。投资100万元,改建农户厕所100处,建公厕2所;投资250万元,启动污水处理工程;投资100多万元,建立7处垃圾处理站和100个垃圾清运点……邵棚村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改造升级等,全力打造“槐乡文化长廊”。

  该区设立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奖励基金。从2018年起,区政府连续四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重点支持集镇及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该区注重地域特色,尊重文化差异,把挖掘原生态村居风貌和引入现代化元素结合起来,引导规划、建筑、园林、景观、艺术设计、文化策划等方面的设计大师、优秀团队下乡,发挥好乡村能工巧匠的作用,从农民角度思考,突出村庄的生态涵养功能,保护好林草、溪流、山丘等,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小流域 大治理

  “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可供周边800亩土地使用,肥效比较高。既可灌溉又能增加地力,一举多得。”该区石桥镇畜禽服务中心负责人刘平华介绍,该镇对辖区23家养殖企业和850口堰塘的日常监管进行细化分工,严格落实责任、协调联动,加强监督管理。

  民生福祉已不仅仅局限于百姓腰间的钱袋子,更在于生活环境和品质。朱集镇农民吕有喜现在每天傍晚都要到家门口绿树成荫的太湖渠上散步。他如此惬意的背后其实是襄州区在“美丽乡村”建设上的不辍步伐。5月4日,该区朱集镇河道清淤疏浚与清障工程(太湖渠清淤疏浚)开工启动。该项目包括渠系清淤疏浚、连锁砖护坡、步道修建及绿化等,惠及周边四新村、翟湾村、三合村、刘湾村等10多个村。“一村一策”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让水更清、岸更绿、农村更美,让农民享受更多的发展红利。峪山镇现有非煤矿山6家,该镇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导企业复耕、复绿,按照“边开采、边利用、边复耕、边复绿”的原则,填平因采矿形成的坑塘18亩、复垦矿区23亩,矿区种植红叶石楠、桂花树等常青树1900余棵,为矿产开采地披上了“绿衣裳”。

  截至5月上旬,在襄州区唐白河水域基本实现“堤岸无非法砂场、河道无非法采挖、江中无‘三无’船只”的阶段性目标。该区实行24小时值守巡航,采取封航措施,切断货物进入,查封采砂船舶及吸收机具210余艘(套),区砂石集并中心临时性码头建设提前投入运营,切实改善汉江支流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