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十堰资讯 >

产业织锦绣 沃野土生金 ——房县城关镇全域推进乡村发展纪略

时间:2021-04-14 00:05 浏览:

讯(十堰日报)特约记者 柯勇

阳春三月,走进房县城关镇,一排排干净整洁的小洋房、一条条宽阔通畅的入户路、一个个生机勃勃的产业园映入眼帘,乡村发展新时代气息扑面而来。

“一枚果”的带动力

“八里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抱团培育樱桃产业,全村发展樱桃7000余亩,村民户均年增收万余元,村集体年收入50余万元。”房县城关镇八里村负责人罗华丽说。

该镇依托八里片区独有气候及地理条件优势,采取“培植示范户、确定示范村、多渠道扶持、保姆式服务”等措施,规模化发展樱桃产业,先后成立庐陵王、八里旺樱桃种植销售等5个专业合作社,形成“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电

商”产业发展模式,专业合作社统一改良推广新品种、统一采摘标准,按市场保护价收购。同时,引进栽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种植技术,把过去分散无序的家庭种植模式转变为种植有计划、技术有保障、资金有来源、产品有市场的规模化经营模式,有效提高了农户栽植樱桃

的积极性。2015年以来,该镇连续举办三届樱桃花节和五届樱桃采摘节,累计吸引游客20万人次,让美丽乡村产生美丽经济,带动村集体和贫困户增收,成为支柱产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是农村实现小康的关键所在。下一步,房县城关镇八里片区以樱带游为抓手,推进樱城相拥、樱路相随、樱水相依、樱村相宜、樱户相映的“城郊花果山”建设,发展樱桃种植、黄酒作坊、休闲观光、鲜果采摘、农家娱乐、城郊旅游、农村电商一体化的三产融合新业态、新产业,巩固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

“一壶酒”的消费力

沿着武(武当山)神(神农架)生态旅游公路进入房县城关镇三海村,公路两旁黄酒作坊招牌林立,空气中弥漫着醇绵的酒香,不时有游客前来品尝购买黄酒。

近年来,三海村依托区位优势,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引领、技术支持、合作社联盟,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酒专业村。在谭学云、陈运林等黄酒产业领头人带动下,该村成立黄酒专业合作社2个,种植糯稻1000多亩、蓼子50多亩,形成从原材料种植到黄酒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目前,全村有黄酒专业户427户,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武汉等地。2020年,全村黄酒产量达250万公斤,产值超6000万元。

“诗酒三海,乡恋田园”。未来三年,围绕市县发展战略,城关镇三海片区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在“一部诗、一壶酒、一个迷”上做文章,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写好“一部诗”,承接诗经文化内核,组团西关老街开发,营造诗画美景,打造文旅休闲目的地;酿好“一壶酒”,围绕房县“山海宴”黄酒全产业链建设,打造一村一品农旅融合留宿地;探好“一个迷”,探秘神农架,打造观景探秘出发地,全力推进乡村全域旅游经济。

“一块地”的生产力

“我在运林家庭农场做工3年了,春天锄草、打杈,秋天摘果、打包,冬季修剪、上肥,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有活干,加上土地流转费,年收入两万多元。而在以前,辛辛苦苦种地一年,收成再好也挣不到一万元。”三海村村民李泽友说。

2015年,在外创业成功人士陈运林回到三海村,投资100多万元成立房县运林种植养殖家庭农场,流转土地210亩,种植优质水稻160亩,引种蜜桃、冬枣、冬桃、葡萄等水果10余种,办起农家乐,让游客在这里吃农家饭、喝原汁黄酒、摘生态水果、观盆景奇石花卉。吸纳30余户农户下地务农、进场务工,通过“土地租金+盈利分红+务工收入”实现“一地生三金”。同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81户200人务工增收。2017年,该农场被湖北省农业厅授予“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称号。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三海片区共流转农户土地700多亩,引进房州花卉盆景生态园、羊肚菌大棚种植、大闸蟹养殖、体闲垂钓农庄等产业项目,吸纳当地近500人就业。

“村庄变景点、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农房变客房,我们打造一个个美丽田园综合体,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把城关镇真正变成全域旅游大景区,让老百姓在全域旅游中致富奔小康,生活更加幸福美满!”房县城关镇党委书记林云国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火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