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襄樊新闻 >

传承传统文化 重视阅读能力培养

时间:2017-09-23 16:45 浏览:

  【消息】今秋开始,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教材《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在义教阶段初始年级投入使用,同时小学一年级新增《科学》课程。那么,新教材新在哪里?教师们对新教材有何评价?

  一年级语文教材:先认字再学拼音

  新语文教材最明显的变化是增加了传统文化篇目。小学一年级开始有古诗文,整个小学12册教材共选古诗文124篇,总体占比30%左右,比原人教版教材增加50多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

  与以往教材不同的是,一年级语文第一篇是识字,“天、地、人、你、我、他”6个大字,接下来是“金、木、水、火、土”“云对雨,雪对风”。此外,新教材中汉语拼音课量比以前有所减少,阅读量有很大的增加,共有120多页。同时,新编教材在识字量上减少了100多个,由原先400多个减少到300多个。

  “幼儿园期间,老师都会教孩子一些简单的汉字,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一开始就学习汉字,大家都认识,可以激发自信心,增强学习兴趣。”松鹤路小学语文教师任璐璐认为,新教材课文选取的大多是童谣、儿歌,特别能体现一年级孩子的特点。

  初一语文教材:高度重视阅读

  初一语文也采用新教材。整个初中6册教材共选古诗文132篇,占所有选篇的一半以上,比原来的人教版略有增加,平均每个年级有40篇左右。

  “教材内容共分六类——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补白(知识补给站)。内容很全面、很科学。”襄阳五中实验中学语文教师丁师扬对新教材很认同。

  丁师扬指出,新版初一语文教材最大的特色是注重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构建了一个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从教读到自读,到课外阅读。用该书总编辑温儒敏的话讲,新编教材专治学生“不读书、读书少”的毛病。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设计了强大的助读系统,教读课文的助读系统由预习、注释、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等板块构成;自读课文的助读重在提示,体现课标要求和独立阅读、自主阅读理念,并将教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应用到自主阅读实践。

  教材每册推荐4部课外自主阅读名著,自读课文紧密配合单元课文精选优秀文本,突出可读性。每单元至少有一课提供拓展、延伸篇目。在综合性学习板块也体现出对于阅读的要求,学生自主搜集资料,进行文本自主阅读,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

  丁师扬表示,这套教材重新确定了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落实了那些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能力点。

  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春园路小学校长田峰认为,这次部编教材选文最大的变化是凸显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让孩子们从小就能树立文化自信。

  他认为,教材的调整还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需要,比如增加“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把亲子阅读编入教材,让家长参与到教学中来。

  “《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这不仅是三门传授知识的科目,更是能使学生从小懂得中华文化的载体。”田峰说,《道德与法治》教材介绍了传统节日、民歌民谣、传统美德等内容,《语文》教材所选古诗文数量有所增加,《历史》教材涵盖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诸多方面,这种回归传统文化的做法是非常好的。